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湖南天龙山岩体侵位对寒婆坳煤系变形变质的综合效应

发布时间:2020-11-21 08:34
   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印支期、燕山期以来的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运动,对湘中煤系变形变质和赋存状态显著影响,聚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煤系变质程度显著增大,煤系赋存状态复杂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故揭示煤系变形变质与构造环境关系,对于认识湘中煤系构造变形复杂性、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煤田地质学和煤岩学、构造地质学和构造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煤质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元素分析(XRF、ICP-MS)等实验测试手段,分析煤变质特征、宏观微观变形特征、有机质演化特征、煤中矿物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果,探讨了湖南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寒婆坳矿区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应以及元素迁移富集的应力-应变环境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天龙山岩体侵位挤压的局部应力场及叠加岩浆热作用,促进煤化程度升高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集中带,节理与岩组主压应力轴方位与岩体边界近于垂直,脆性-脆韧性变形煤属浅层低温高压构造环境。(2)不同构造变形煤在扫描显微镜下有不同的显微结构构造、破碎程度、碎块形态和揉皱等变形特征,岩浆热变质作用影响下,显示镶嵌结构、气孔等特征。(3)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变质叠加作用对煤的大分子结构影响显著,靠近岩体煤大分子结构趋向均一化、有序化,碳原子面网间距(d002)减小,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延展度(La)和堆砌度(Lc)增大、促使BSU向稚理化发展,La/Lc随变质程度降低及远离岩体而减小;随着靠近岩体,氢富集度、氧富集度和IV类氢原子丰度减少,缩合程度和I类氢原子丰度比例增大,说明叠加岩浆热作用使侧链和官能团热解脱落加剧,芳香度增加。显示高煤级煤在火成岩侵入过程中石墨化程度明显增加,揭示岩体侵位对煤结构的演化具有超前效应。(4)与上地壳及世界煤相比寒坡坳向斜煤中相对富集As,Be,Co,Cr,Cs,Cu,Li,Ni,Pb,Sc,Sb,Th,V,Y和REE;微量元素随距离岩体远近呈分异规律,可划为富集型、稳定型与散失型,与岩浆热液作用及构造应力作用密切相关;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63.65×10-6,岩浆侵位并未改变稀土元素整体分布特征,其含量随靠近岩体而增加,向富轻稀土方向演化;煤中稀土元素总量与灰分产率正相关,与煤变质程度相关性不大;据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及聚类特征归纳为3种类型,与前寒武纪板岩有相似的分配曲线,显示继承性物源;岩浆侵位导致稀土元素富集、迁移有限(局限于围岩蚀变带)。
【学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煤系,化学场,变形变质


元素的分布特征,以揭示岩体侵位形成的化学场(流体)与煤中主量、微量元素元素(REE)迁移、富集规律的相关关系。(5)综合效应研究通过上述基础研究和实验测试成果,建立煤系赋存-构造作用-煤变形变质-煤化四位一体的构造-热与煤化作用的成矿模式,分析煤变形变质过程及其与地质环合机制,进而研究岩体侵位形成的热力场、动力场和化学场对煤系变形变质的综。.3 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依据研究内容,结合预期目标,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逐步进行(图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资料收集系统、广泛地收集湘中天龙山地区有关地层、含煤沉积、岩石及矿产等方面的料及专题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雪峰山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期次、构特征等丰硕成果,矿区煤炭勘查和煤质调查成果,总结分析研究区的含煤岩系和造变形特征;总结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及煤系的后期改造特征,为论文计划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新化,地质简图,向斜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底部含一层稳定的石英砂(砾)岩,是全区作为上下段分界的)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夹有炭质泥岩和菱铁矿5)煤,其中 3 煤层普遍可采。与下伏石磴子组(C1s)呈整合接触

煤样,视密度,岩体,变形变质


表 2.1 研究区煤样变形变质综合测试结果编号 煤层号 密度Ro,max(%)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H/C N/CMadAdVdafFCadN C HCM130N34 3 1.394 5.46 0.51 11.12 6.95 82.23 2.15 81.42 1.08 0.159 0.023CM130S395-- 6.13 6.22 13.30 4.23 77.08 1.33 74.39 0.65 0.105 0.015CM34SM 1.62 6.18 0.45 3.44 4.31 91.96 1.65 90.84 0.69 0.091 0.016CM130SSM3-- 6.29 0.59 1.23 4.76 93.50 2.24 91.36 0.62 0.081 0.021SL150S -- 6.89 3.95 8.62 4.66 83.35 1.60 78.39 0.61 0.093 0.018SL313151.52 6.23 5.26 12.38 5.21 78.06 2.39 79.15 0.60 0.091 0.026SL100N 1.863 7.20 1.81 1.39 5.79 91.19 1.58 92.43 0.47 0.061 0.015BC210 3 1.827 7.29 1.97 6.26 4.65 87.51 1.57 86.59 0.60 0.083 0.016BC110 5 2.057 7.25 1.27 10.26 4.21 84.75 1.62 86.28 0.54 0.075 0.016SXL100 3 1.835 7.56 1.42 42.86 6.83 51.92 - 52.83 0.76 0.173 -SXL130 5 1.995 7.89 3.05 11.62 4.85 81.19 - 82.31 0.56 0.081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波;姜波;屈争辉;;构造煤中敏感元素迁移、聚集规律及地质控制因素——以淮北海孜矿为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11期

2 黄晖;韩必武;程世东;;淮南朱集井田岩浆侵入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年04期

3 汪雷;汤达祯;许浩;喻廷旭;唐淑玲;;基于液氮吸附实验探讨煤变质作用对煤微孔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S1期

4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焦守涛;;岩浆热场: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热场的区别[J];岩石学报;2014年02期

5 刘胜军;刘文中;;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6 杨建业;;煤热解中微量元素迁移规律的再探索[J];煤炭学报;2013年12期

7 李焕同;曹代勇;王林杰;郭爱军;李友飞;徐浩;;雪峰山东缘湘中地区控煤构造特征及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4期

8 侯泉林;李会军;范俊佳;琚宜文;汪天凯;李小诗;武昱东;;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10期

9 姜萌萌;刘桂建;吴斌;郑刘根;;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小诗;琚宜文;侯泉林;林红;;煤岩变质变形作用的谱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屈争辉;构造煤结构及其对瓦斯特性的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2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92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