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7-04-07 23:20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松山金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32号和23号勘探线上,Au、As、Mo、Hg元素具有明显的三级分带,Sb、Ag、Cu、Pb元素发育中、外带异常,Sn、Zn、Se、Tl元素只有外带异常。在纵向上,不论是矿体中段、东段,还是西段,均具有成矿元素、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和尾晕元素的共存,显示出多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其中,成矿元素Au与前缘晕元素As、Sb、Hg,近矿晕元素Ag、Pb,,以及尾晕元素Mo、Sn异常叠合较好,为致矿异常。该矿床Ⅰ-1号矿体32线和23线的原生晕异常分布显示矿体向南倾伏的特征,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说明该矿体西段剥蚀强度最大,其次是中段,东段剥蚀最小,抑或矿体在纵向上向东倾伏。 对32号和23号勘探线进行元素分带指数和重心法计算,获得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Cu Zn Ag Au) (Sb Sn As Pb) (Hg Tl或Tl Hg) (Mo Se)和Zn Cu Ag Au Sn Pb Hg Tl Sb Se As Mo、(Cu Pb Sn) (Hg Mo Sb Ag As Au Tl) (Se Zn)和Pb Cu Hg Mo Sb Au Ag Sn As Se Zn Tl,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带序列总体分布趋势一致,总体显示正向分带的特点,但又有个别元素的分布顺序差异较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Au与Ag相关性极大,Ag是金成矿的良好指示元素。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元素划分为As Sb、Au Ag、Pb Sn Mo、Hg、Se Tl Zn、Cu六组。因子分析结果得出4个元素组合,即,As-Sb-Pb,Sn-Se-Tl,Au-Ag-Se-Tl,As-Sb-Cu,其中,Sn-Se-Tl元素组合显示出该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征,Au-Ag-Se-Tl元素组合反映了金矿化与多金属硫化物的同期、同源特征,As、Sb、Se、Tl同时分布在两个因子中,表明它们是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高松山金矿床Ⅰ-1号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评价,并推测该矿体的深部成矿前景和剥蚀程度。结果发现,32号和23号勘探线前缘晕元素和尾晕元素在矿体尾部共存,其地球化学参数也都出现了多次振荡的分布现象,显示这两条勘探线所控制的矿体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但是32线深部成矿潜力明显好于23线。
【关键词】:元素组合特征 分带序列 原生晕地球化学 深部成矿预测 金矿床 高松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24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1-12
- 1.2 研究区概况12-14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4-20
- 1.3.1 原生晕找矿方法的研究进展14-16
- 1.3.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研究现状16-17
- 1.3.3 高松山金矿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17-20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0-21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1.5 完成工作量与取得的主要成果21-24
- 1.5.1 完成工作量21
- 1.5.2 主要认识及成果21-24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24-34
- 2.1 区域地层24-28
- 2.1.1 元古宇(Pt)25-26
- 2.1.2 寒武系(∈)26
- 2.1.3 泥盆系(D)26
- 2.1.4 二叠系(P)26
- 2.1.5 白垩系(K)26-27
- 2.1.6 古近纪(E)27
- 2.1.7 新近纪(N)27
- 2.1.8 第四系(Q)27-28
- 2.2 区域构造28-31
- 2.2.1 EW 向构造28-29
- 2.2.2 SN 向构造29-30
- 2.2.3 NE 向构造30
- 2.2.4 NW 向构造30
- 2.2.5 NNE 向构造30-31
- 2.3 岩浆岩31-33
- 2.3.1 元古宙花岗岩32
- 2.3.2 加里东期花岗岩32
- 2.3.3 印支期花岗岩32
- 2.3.4 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32-33
- 2.4 区域成矿特征及成矿构造背景33
- 2.5 区域矿产33-34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34-49
- 3.1 地层34-39
- 3.1.1 下白垩统板子房组(K1b)34-38
- 3.1.2 下白垩统宁远村组(K1n)38-39
- 3.1.3 第四系(Q)39
- 3.2 构造39-40
- 3.2.1 沙阿其河断裂39
- 3.2.2 沙阿其河断裂伴生断裂39-40
- 3.2.3 火山机构40
- 3.2.4 富强向斜40
- 3.3 侵入岩40
- 3.4 矿体特征40-43
- 3.4.1 Ⅰ号矿脉41-42
- 3.4.2 Ⅱ号矿脉42-43
- 3.4.3 Ⅲ号矿脉43
- 3.4.4 Ⅳ号矿脉43
- 3.5 矿石特征43-45
- 3.5.1 矿物组成43-45
- 3.5.2 矿石组构45
- 3.6 围岩蚀变及成矿阶段45-49
- 第4章 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49-84
- 4.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49-63
- 4.2 原始数据的处理63-70
- 4.2.1 原始数据的分布63-66
- 4.2.2 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简介66-68
- 4.2.3 成晕元素异常下限的确定68-70
- 4.3 原生晕的形态特征70-75
- 4.3.1 Ⅰ-1 号矿体 32 线原生晕的形态特征70-71
- 4.3.2 Ⅰ-1 号矿体 23 线原生晕的形态特征71-73
- 4.3.3 Ⅰ-1 号矿体原生晕纵向剖面的形态特征73-75
- 4.4 原生晕的组分分带75-84
- 4.4.1 组分分带计算方法简介76-78
- 4.4.2 Ⅰ-1 号矿体 32 线原生晕的组分分带78-81
- 4.4.3 Ⅰ-1 号矿体 23 线原生晕的组分分带81-84
- 第5章 元素组合特征分析84-89
- 5.1 相关性分析84-85
- 5.2 聚类分析85-86
- 5.3 因子分析86-87
- 5.4 讨论87-89
- 第6章 深部成矿预测评价89-94
- 6.1 深部成矿预测评价准则及方法简述89-90
- 6.2 Ⅰ-1 号矿体 32 号勘探线深部成矿预测及评价90-92
- 6.3 Ⅰ-1 号矿体 23 号勘探线深部成矿预测及评价92-94
- 第7章 结论94-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4
- 附录10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涛涛;吉林省汪清县闹枝—杜荒岭一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D];吉林大学;2013年
2 范文亮;吉林海沟金矿成矿模式及深边部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13年
3 焦方谦;彩花沟铜矿区综合异常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新疆大学;2013年
4 任彦铭;云南芦子园铅锌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研究与深部矿产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9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