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构造—岩浆—热液成矿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4:15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但研究工作分布不平衡,区域性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分歧,严重限制了区域成矿理论的建立以及远景找矿工作的开展。本文在详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选取了三个典型矿床(水银洞金矿、泥堡金矿和丫他金矿),深入研究了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来源和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型。根据细致的野外观察,揭示了控制区内矿体就位及展布的三类构造样式:层间型构造、复合型构造以及断控型构造,且三类构造所控制矿体的成矿阶段和蚀变矿物组合相似。基于细致的流体包裹体工作,认识到三类构造中流体表现出中-低温、低盐度、含一定气相成分的特征,均属于H2O–CO2–NaCl±CH4、N2系统。不同阶段H-O、C-O、He-Ar同位素结果显示,三类构造中成矿流体初始来源相似,为岩浆水、地层水、变质水的混合来源,在成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岩浆水、有机水以及大气降水+变质水的混入。水岩反应、流体混合以及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且成矿过程中存在Au、As、W、Hg的大量迁入。泥堡金矿首次...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黔西南地区交通位置图(据贵州兴仁县泥堡南金矿勘探报告,2010修改)
图 1-2 全球范围主要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区(矿床位置据 Cunningham et al., 2004;Daliran2008;Garmier et al., 2007;Kerrich et al., 2000;Narseev,2002;Sillitoe and Bonham,1990;Volkov et al., 2006)
图 1-2 全球范围主要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区(矿床位置据 Cunningham et al., 2004;Daliran,2008;Garmier et al., 2007;Kerrich et al., 2000;Narseev,2002;Sillitoe and Bonham,1990;Volkov et al., 2006)
本文编号:298013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黔西南地区交通位置图(据贵州兴仁县泥堡南金矿勘探报告,2010修改)
图 1-2 全球范围主要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区(矿床位置据 Cunningham et al., 2004;Daliran2008;Garmier et al., 2007;Kerrich et al., 2000;Narseev,2002;Sillitoe and Bonham,1990;Volkov et al., 2006)
图 1-2 全球范围主要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区(矿床位置据 Cunningham et al., 2004;Daliran,2008;Garmier et al., 2007;Kerrich et al., 2000;Narseev,2002;Sillitoe and Bonham,1990;Volkov et al., 2006)
本文编号:2980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98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