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有机碳、硫与铀成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01 21:31
为研究阔斯加尔地区有机碳和硫与铀成矿关系,以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层位,通过对不同分带中的样品分析结果得出铀在氧化带迁移、在过渡带富集的成矿机制,有机碳、硫化物等还原质与铀呈正相关性,通过绘制有机碳及硫化物平面分布与铀矿体关系图,阐述了层间氧化带在强还原质富集地带尖灭的特性,分析讨论了"还原物质富集带"在铀成矿过程中控制矿体产出空间的作用,揭示了"‘还原物质富集带’控制铀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和形态"这一成矿规律。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2020,38(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构造位置及平面图
根据砂体颜色、铁矿物特征及其它地球化学指标,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层间氧化带沿含氧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垂直氧化带前锋线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由氧化带向原生岩石带逐渐过渡,岩石也由强氧化的红色、褐黄色向原生灰色、灰白色渐变,铀矿化发育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有机碳、硫化物等还原质在伊犁盆地普遍发育,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因地球化学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表1)。由表1可见,铀在过渡带最高,原生带高于氧化带,还原带中的铀是氧化带的2.5倍,过渡带是氧化带的18.9倍,反映了铀在氧化带迁移、在过渡带富集的成矿机制;钍在氧化带不同分带中含量几乎一样,不易于迁移,可通过铀钍比来分析岩石铀的迁出率,以评价其铀源条件;有机碳在氧化带较低,过渡带略高于还原带;硫在氧化带最低,过渡带和还原带远高于氧化带,分别是其含量的10.5倍和8.6倍。3 有机碳、硫与铀矿化的关系
为更直观的研究有机碳和硫在铀成矿过程中的关系,选取阔斯加尔地区K50977孔西山窑组上段487.66~490.26 m岩心作为研究对象(图3),连续取13件地球化学样进行分析,每件样长20 cm。该段岩心具以下特点:(1)该段岩心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岩性无明显垂向变化,且无明显的碳屑及黄铁矿结核等影响微量分析的因素,剔除了较多变量;(2)该段岩心颜色变化较连续,自上而下依次为黄色、浅黄色、灰色、浅黄色,为中、强氧化带-弱氧化带-过渡带-弱氧化带的一个相对完整、经典的地球化学变化段;(3)该段发育铀矿化,可同时研究铀富集与硫、有机碳的对应关系。样品在核工业新疆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采用滴定法测试完成,测试仪器为ICP-MS、ICP-OES及滴定管,仪器型号为Nex-ION350X、Icap6300,测试结果如表2。由表2可见,各参数结果差别较大,为方便较多指示因素同步对比,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各变量的散点曲线图(图3)。铀在过渡带急速富集成矿,在几十厘米内含量差别最大可达50倍,铀的成矿过程严格受地球化学环境控制;硫在过渡带中显著增多,铀矿化带与硫富集带范围吻合较好,硫含量曲线峰型与铀结合较好;有机碳在489.66~490.06 m含量最大,氧化带在该处尖灭,成为地球化学障变化边界,铀急速富集;488.26~489.86 m硫和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高,层间氧化带在迁移中未能将该还原质富集区氧化,铀因地化环境改变而持续富集成矿,在层间氧化带中硫和有机碳的含量与铀成矿呈正相关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犁盆地南缘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地球化学特征[J]. 尹涛,伊海生,邱余波,李彦龙,张伟. 现代矿业. 2016(04)
[2]蒙其古尔铀矿床砂岩型铀矿生物成矿作用探讨[J]. 刘俊平,邱余波,周剑,文战久,Fayek M,张虎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3]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J]. 邱余波,伊海生,张占峰,王果,刘俊平,蒋宏,张虎军,李彦龙,郝以泽. 沉积学报. 2015(04)
[4]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概述[J]. 刘天娇,刘红旭,王永文,孟云飞,潘澄雨,丁波,刘涛. 矿床地质. 2014(S1)
[5]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J]. 侯惠群,韩绍阳,柯丹. 地质通报. 2010(10)
[6]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J]. 张金带,徐高中,陈安平,王成. 铀矿地质. 2005(03)
[7]新疆造山-造盆作用与砂岩型铀成矿[J]. 王果. 新疆地质. 2002(02)
[8]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J]. 张国伟,李三忠,刘俊霞,滕志宏,金海龙,李伟,黄先雄,吴亚红. 地学前缘. 1999(04)
[9]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J]. 陈戴生,王瑞英,李胜祥. 铀矿地质. 1997(06)
[10]512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和远景评价[J]. 程明高,简晓飞. 铀矿地质. 1995(01)
本文编号:3013471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2020,38(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构造位置及平面图
根据砂体颜色、铁矿物特征及其它地球化学指标,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层间氧化带沿含氧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垂直氧化带前锋线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由氧化带向原生岩石带逐渐过渡,岩石也由强氧化的红色、褐黄色向原生灰色、灰白色渐变,铀矿化发育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有机碳、硫化物等还原质在伊犁盆地普遍发育,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因地球化学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表1)。由表1可见,铀在过渡带最高,原生带高于氧化带,还原带中的铀是氧化带的2.5倍,过渡带是氧化带的18.9倍,反映了铀在氧化带迁移、在过渡带富集的成矿机制;钍在氧化带不同分带中含量几乎一样,不易于迁移,可通过铀钍比来分析岩石铀的迁出率,以评价其铀源条件;有机碳在氧化带较低,过渡带略高于还原带;硫在氧化带最低,过渡带和还原带远高于氧化带,分别是其含量的10.5倍和8.6倍。3 有机碳、硫与铀矿化的关系
为更直观的研究有机碳和硫在铀成矿过程中的关系,选取阔斯加尔地区K50977孔西山窑组上段487.66~490.26 m岩心作为研究对象(图3),连续取13件地球化学样进行分析,每件样长20 cm。该段岩心具以下特点:(1)该段岩心为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岩性无明显垂向变化,且无明显的碳屑及黄铁矿结核等影响微量分析的因素,剔除了较多变量;(2)该段岩心颜色变化较连续,自上而下依次为黄色、浅黄色、灰色、浅黄色,为中、强氧化带-弱氧化带-过渡带-弱氧化带的一个相对完整、经典的地球化学变化段;(3)该段发育铀矿化,可同时研究铀富集与硫、有机碳的对应关系。样品在核工业新疆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采用滴定法测试完成,测试仪器为ICP-MS、ICP-OES及滴定管,仪器型号为Nex-ION350X、Icap6300,测试结果如表2。由表2可见,各参数结果差别较大,为方便较多指示因素同步对比,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各变量的散点曲线图(图3)。铀在过渡带急速富集成矿,在几十厘米内含量差别最大可达50倍,铀的成矿过程严格受地球化学环境控制;硫在过渡带中显著增多,铀矿化带与硫富集带范围吻合较好,硫含量曲线峰型与铀结合较好;有机碳在489.66~490.06 m含量最大,氧化带在该处尖灭,成为地球化学障变化边界,铀急速富集;488.26~489.86 m硫和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高,层间氧化带在迁移中未能将该还原质富集区氧化,铀因地化环境改变而持续富集成矿,在层间氧化带中硫和有机碳的含量与铀成矿呈正相关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伊犁盆地南缘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地球化学特征[J]. 尹涛,伊海生,邱余波,李彦龙,张伟. 现代矿业. 2016(04)
[2]蒙其古尔铀矿床砂岩型铀矿生物成矿作用探讨[J]. 刘俊平,邱余波,周剑,文战久,Fayek M,张虎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3]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J]. 邱余波,伊海生,张占峰,王果,刘俊平,蒋宏,张虎军,李彦龙,郝以泽. 沉积学报. 2015(04)
[4]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概述[J]. 刘天娇,刘红旭,王永文,孟云飞,潘澄雨,丁波,刘涛. 矿床地质. 2014(S1)
[5]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J]. 侯惠群,韩绍阳,柯丹. 地质通报. 2010(10)
[6]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J]. 张金带,徐高中,陈安平,王成. 铀矿地质. 2005(03)
[7]新疆造山-造盆作用与砂岩型铀成矿[J]. 王果. 新疆地质. 2002(02)
[8]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J]. 张国伟,李三忠,刘俊霞,滕志宏,金海龙,李伟,黄先雄,吴亚红. 地学前缘. 1999(04)
[9]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J]. 陈戴生,王瑞英,李胜祥. 铀矿地质. 1997(06)
[10]512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和远景评价[J]. 程明高,简晓飞. 铀矿地质. 1995(01)
本文编号:3013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1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