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下龙银金矿蚀变分带及矿床成因
发布时间:2021-02-10 04:45
浙江永嘉下龙矿区属火山岩型金属矿床。分析下龙矿区银金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发现矿区蚀变垂直分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自上而下分为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3个带,其中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金银矿体分布一致,成因上与成矿密切相关,是该区良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成矿作用与金银丰度较高的西山头组控矿层位、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型矿床。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可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地质学刊. 2020,44(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综合图
分布于下龙西侧—大坪降7 线,标高为420~591 m,垂厚为15~60 m,属赋矿部位。主要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次为萤石化等蚀变。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火山碎屑岩或石英脉中,绢云母为鳞片状微晶,石英细脉穿插于绢云母化岩石中,萤石常与石英连生或呈细脉状穿插;部分隐晶质石髓表面或石英裂隙中分布片状自然银、金银矿、辉银矿等,共生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构成透镜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厚0.3~3.0 m,为银金富矿体。该蚀变带岩石微金光谱分析结果:Au 14~1 500 mg/t、Ag 3~100 g/t、Pb 30~500 g/t、Cu 8~500 g/t;化学分析结果:Au 0.10~141 g/t、Ag 5.90~7 464 g/t。蚀变带与Au、Ag矿化带总体产状基本吻合,矿化富集程度与蚀变强弱密切相关。3.2.3 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南京西横山地区铜金矿找矿潜力[J]. 徐自生,魏邦顺,肖书明. 地质学刊. 2019(01)
[2]四川九寨沟葫芦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J]. 付琪智,杨鹏飞,陈廷芳,李世川,罗承. 地质学刊. 2018(04)
[3]贵州泥堡金矿床构造蚀变体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宋威方,刘建中,苏成鹏,王泽鹏,杨成富,李俊海,郑禄林,谭代卫,徐良易,王大福. 地质学刊. 2018(04)
[4]石平川钼多金属矿区构造特征浅析[J]. 吕豫辉,黄梅. 价值工程. 2018(03)
[5]宁芜矿集区雍镇矿田深部铜金矿成矿机制[J]. 钱仕龙,刘静. 地质学刊. 2017(02)
[6]安徽濉溪杨桥孜铜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J]. 产思维,张顺林,张家嘉. 地质学刊. 2016(01)
[7]治岭头地区金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濮为民.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03)
[8]治岭头金银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 毛伟雄,华杰雄.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1(04)
[9]浙江主要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和同位素地球化学[J]. 陈好寿,徐步台. 浙江地质. 1997(02)
[10]浙江中生代陆缘火山岩金矿成矿系统[J]. 周乐尧,邱郁双. 浙江地质. 1997(02)
本文编号:3026802
【文章来源】:地质学刊. 2020,44(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综合图
分布于下龙西侧—大坪降7 线,标高为420~591 m,垂厚为15~60 m,属赋矿部位。主要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次为萤石化等蚀变。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火山碎屑岩或石英脉中,绢云母为鳞片状微晶,石英细脉穿插于绢云母化岩石中,萤石常与石英连生或呈细脉状穿插;部分隐晶质石髓表面或石英裂隙中分布片状自然银、金银矿、辉银矿等,共生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构成透镜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厚0.3~3.0 m,为银金富矿体。该蚀变带岩石微金光谱分析结果:Au 14~1 500 mg/t、Ag 3~100 g/t、Pb 30~500 g/t、Cu 8~500 g/t;化学分析结果:Au 0.10~141 g/t、Ag 5.90~7 464 g/t。蚀变带与Au、Ag矿化带总体产状基本吻合,矿化富集程度与蚀变强弱密切相关。3.2.3 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南京西横山地区铜金矿找矿潜力[J]. 徐自生,魏邦顺,肖书明. 地质学刊. 2019(01)
[2]四川九寨沟葫芦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J]. 付琪智,杨鹏飞,陈廷芳,李世川,罗承. 地质学刊. 2018(04)
[3]贵州泥堡金矿床构造蚀变体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宋威方,刘建中,苏成鹏,王泽鹏,杨成富,李俊海,郑禄林,谭代卫,徐良易,王大福. 地质学刊. 2018(04)
[4]石平川钼多金属矿区构造特征浅析[J]. 吕豫辉,黄梅. 价值工程. 2018(03)
[5]宁芜矿集区雍镇矿田深部铜金矿成矿机制[J]. 钱仕龙,刘静. 地质学刊. 2017(02)
[6]安徽濉溪杨桥孜铜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J]. 产思维,张顺林,张家嘉. 地质学刊. 2016(01)
[7]治岭头地区金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濮为民.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03)
[8]治岭头金银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J]. 毛伟雄,华杰雄.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1(04)
[9]浙江主要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和同位素地球化学[J]. 陈好寿,徐步台. 浙江地质. 1997(02)
[10]浙江中生代陆缘火山岩金矿成矿系统[J]. 周乐尧,邱郁双. 浙江地质. 1997(02)
本文编号:3026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2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