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1-02-15 14:38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现代地质. 2020,34(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红泥坡矿区勘探线在地表分布图(a)和地表与钻孔三维模型(b)
扬子板块北接秦岭—大别造山带,西临青藏高原,东南与华夏板块相拼接(图1a)。康滇铜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这一带上有大量的铜-铁矿床、矿化点,包括著名的拉拉、迤纳厂、稀矿山、大红山等(图1b)。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区域赋存有超过1 000万吨铜和10亿吨铁,占我国富铁矿的20%。除了铜和铁外,部分矿床还含有伴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钴、镍、金、稀土等。康滇地区广泛分布着元古宙老的火山-沉积序列,包括早元古代的大红山群、河口群、东川群以及中新元古代的昆阳群、会理群和苴林群[14]。早元古代的地层变质程度较高,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而中新元古代的地层仅经历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大量中新元古代辉长质和花岗质的岩体侵入了元古宙的地层中,虽然出露面积很小,但在整个康滇地区广泛分布。这些中新元古代的侵入体和同时代的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在地球化学上具有相似性,被认为是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成岩[17]。区域构造格架自北向南由北东向逐渐转变成了南北向。该区铜-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元古宙变质-沉积-火山序列中,矿体一般受地层控制,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且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矿化与蚀变作用,部分矿床还与角砾岩筒有关。
拉拉矿田位于康滇铜矿带的北部,包括落凼、老羊汗滩沟、老虎山、石龙、黎洪铁矿以及红泥坡等铜-铁矿床(图2),矿床赋存于元古宙变质基底河口群中,河口群由3个火山-沉积旋回组成,自下而上分为白云山组、小铜厂组、大团箐组、落凼组、新桥组和天生坝组(图3)。该地区主要的富矿层位为落凼组,天生坝组次之,两者岩性均主要为变质火山岩。矿体在空间上还与辉长岩侵入体有关。矿田整体构造格架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图3 河口群地层柱状图(据陈辉,未发表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省铜陵焦冲Au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深部找矿[J]. 庞宗,王功文,张帅,郭东伟,陈林杰,谢佳雨. 现代地质. 2018(02)
[2]红泥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J]. 胡夕鹏,张济礼,李世燕,杨开均,胡红波. 四川地质学报. 2016(02)
[3]地学信息三维定量化提取与集成——以河南栾川钼矿区为例[J]. 李瑞喜,王功文,张寿庭,曲家楠,朱彦彦,黄陆雄,燕长海,宋要武,韩江伟,马振波,云辉. 地质通报. 2014(06)
[4]红泥坡铜矿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的选择[J]. 赵永峰. 采矿技术. 2013(01)
[5]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形成的矿相学证据[J]. 朱志敏,曾令熙,周家云,罗丽萍,陈家彪,沈冰. 高校地质学报. 2009(04)
[6]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J]. 何德锋,钟宏,朱维光. 矿物学报. 2008(02)
[7]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J]. 董梅,慎乃齐,胡辉,刘飞.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8(02)
[8]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J]. 周家云,陈家彪,沈冰,朱志敏,刘飞燕,罗丽萍,李潇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1)
[9]拉拉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李云峰. 采矿技术. 2004(02)
[10]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J]. 金明霞,沈苏. 地质科技情报. 1998(S1)
硕士论文
[1]AMT及磁法在拉拉铜矿外围航磁异常查证中的应用研究[D]. 刘晓葳.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5020
【文章来源】:现代地质. 2020,34(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红泥坡矿区勘探线在地表分布图(a)和地表与钻孔三维模型(b)
扬子板块北接秦岭—大别造山带,西临青藏高原,东南与华夏板块相拼接(图1a)。康滇铜矿带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这一带上有大量的铜-铁矿床、矿化点,包括著名的拉拉、迤纳厂、稀矿山、大红山等(图1b)。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区域赋存有超过1 000万吨铜和10亿吨铁,占我国富铁矿的20%。除了铜和铁外,部分矿床还含有伴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钴、镍、金、稀土等。康滇地区广泛分布着元古宙老的火山-沉积序列,包括早元古代的大红山群、河口群、东川群以及中新元古代的昆阳群、会理群和苴林群[14]。早元古代的地层变质程度较高,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而中新元古代的地层仅经历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大量中新元古代辉长质和花岗质的岩体侵入了元古宙的地层中,虽然出露面积很小,但在整个康滇地区广泛分布。这些中新元古代的侵入体和同时代的镁铁质-长英质火山岩在地球化学上具有相似性,被认为是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的双峰式火成岩[17]。区域构造格架自北向南由北东向逐渐转变成了南北向。该区铜-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元古宙变质-沉积-火山序列中,矿体一般受地层控制,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且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矿化与蚀变作用,部分矿床还与角砾岩筒有关。
拉拉矿田位于康滇铜矿带的北部,包括落凼、老羊汗滩沟、老虎山、石龙、黎洪铁矿以及红泥坡等铜-铁矿床(图2),矿床赋存于元古宙变质基底河口群中,河口群由3个火山-沉积旋回组成,自下而上分为白云山组、小铜厂组、大团箐组、落凼组、新桥组和天生坝组(图3)。该地区主要的富矿层位为落凼组,天生坝组次之,两者岩性均主要为变质火山岩。矿体在空间上还与辉长岩侵入体有关。矿田整体构造格架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图3 河口群地层柱状图(据陈辉,未发表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省铜陵焦冲Au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深部找矿[J]. 庞宗,王功文,张帅,郭东伟,陈林杰,谢佳雨. 现代地质. 2018(02)
[2]红泥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J]. 胡夕鹏,张济礼,李世燕,杨开均,胡红波. 四川地质学报. 2016(02)
[3]地学信息三维定量化提取与集成——以河南栾川钼矿区为例[J]. 李瑞喜,王功文,张寿庭,曲家楠,朱彦彦,黄陆雄,燕长海,宋要武,韩江伟,马振波,云辉. 地质通报. 2014(06)
[4]红泥坡铜矿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的选择[J]. 赵永峰. 采矿技术. 2013(01)
[5]四川拉拉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形成的矿相学证据[J]. 朱志敏,曾令熙,周家云,罗丽萍,陈家彪,沈冰. 高校地质学报. 2009(04)
[6]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J]. 何德锋,钟宏,朱维光. 矿物学报. 2008(02)
[7]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J]. 董梅,慎乃齐,胡辉,刘飞.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8(02)
[8]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J]. 周家云,陈家彪,沈冰,朱志敏,刘飞燕,罗丽萍,李潇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1)
[9]拉拉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李云峰. 采矿技术. 2004(02)
[10]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J]. 金明霞,沈苏. 地质科技情报. 1998(S1)
硕士论文
[1]AMT及磁法在拉拉铜矿外围航磁异常查证中的应用研究[D]. 刘晓葳.成都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3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