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对石炭-二叠纪聚煤作用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1-02-19 10:17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自中元古代起即已存在,早古生代演化为庆阳古隆起和其北部的前鄂托克旗-靖边鞍部隆起联合而成的"L"形隆起,晚古生代在华北板块北缘持续隆升的构造背景下,来自于东西两侧的华北海与祁连海相向向中央古隆起区超覆,海水与古隆起交界处形成的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平行于古隆起分布,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厚煤带沿中央古隆起东西两侧及北侧、富煤带位于东北部的整体煤分布格局,其中以晚石炭世太1顶部的11煤、早二叠世早期全煤和早二叠世晚期山西组底部的5煤为主。11煤分布于盆地东经109°以东的北部区域、太2段随最大海进的到来全煤层推进至东经109°~107°、山西组海退时随海水撤出煤层退至全盆地除东径107°~109°、北纬38°以南地区外的所有区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煤分布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但随时间推进控制在逐步减小。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地质. 2020,32(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沉积期古构造[6]
晚石炭世(C2)太原组太1顶部的11煤、早二叠世早期太2段全煤和早二叠世晚期(P12)山西组山1底部的5煤,分别为层序一高位体系域、层序二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前者为经过晚石炭世海水由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侵入后,华北板块由北低南高向北高南低的转换期,转换期因构造稳定期较长而成煤较厚;太2段全煤是海水转为东南方向大规模侵入后的三次大型以海进为主要方向的海侵-海退成煤,因海侵范围广泛,成煤推进至东经107°~109°的中央古隆起上部及其两侧,围绕中央古隆起呈“∩”分布;5煤为华北板块北缘急剧隆升背景下海水撤出退至盆地中南部时的河流-三角洲相成煤。11煤-太2煤-5煤代表了盆地海侵-海退旋回的三个阶段,反映了海进-海退过程中中央古隆起与海水之间的动态演化过程,即由晚石炭世的分割显著到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越过隆起后的巨量填平补齐再到早二叠世晚期海水退出时除中南部部分区域外的大面积分布(图3)。图3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沉积体系[3]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沉积体系[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可容纳空间变化控制的C-P煤系沉积特征[J]. 李勇,汤达祯,牛鑫磊. 煤炭学报. 2017(07)
[2]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J]. 邵龙义,董大啸,李明培,王海生,王东东,鲁静,郑明泉,程爱国. 煤炭学报. 2014(08)
[3]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J].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魏新善,邵玉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06)
[4]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J]. 邓昆,张哨楠,周立发,刘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2)
[5]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与天然气富集[J]. 杨华,席胜利,魏新善,李振宏. 中国石油勘探. 2006(01)
[6]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复合的古构造体系与天然气[J]. 张福礼. 地质力学学报. 2002(03)
[7]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J]. 陈洪德,侯中健,田景春,刘文均,张锦泉. 矿物岩石. 2001(03)
[8]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块构造成因初步研究[J]. 任文军,张庆龙,张进,郭令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02)
[9]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J]. 郭英海,刘焕杰,权彪,汪泽成,钱凯. 沉积学报. 1998(03)
[10]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和聚煤作用的时空演化[J]. 陈钟惠,张年茂,张守良,马晋贤,武法东. 地球科学. 1989(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陈全红.西北大学 2007
[2]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 魏红红.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聚煤规律与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优选[D]. 郭小军.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0978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地质. 2020,32(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沉积期古构造[6]
晚石炭世(C2)太原组太1顶部的11煤、早二叠世早期太2段全煤和早二叠世晚期(P12)山西组山1底部的5煤,分别为层序一高位体系域、层序二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前者为经过晚石炭世海水由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侵入后,华北板块由北低南高向北高南低的转换期,转换期因构造稳定期较长而成煤较厚;太2段全煤是海水转为东南方向大规模侵入后的三次大型以海进为主要方向的海侵-海退成煤,因海侵范围广泛,成煤推进至东经107°~109°的中央古隆起上部及其两侧,围绕中央古隆起呈“∩”分布;5煤为华北板块北缘急剧隆升背景下海水撤出退至盆地中南部时的河流-三角洲相成煤。11煤-太2煤-5煤代表了盆地海侵-海退旋回的三个阶段,反映了海进-海退过程中中央古隆起与海水之间的动态演化过程,即由晚石炭世的分割显著到早二叠世早期海水越过隆起后的巨量填平补齐再到早二叠世晚期海水退出时除中南部部分区域外的大面积分布(图3)。图3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沉积体系[3]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沉积体系[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可容纳空间变化控制的C-P煤系沉积特征[J]. 李勇,汤达祯,牛鑫磊. 煤炭学报. 2017(07)
[2]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J]. 邵龙义,董大啸,李明培,王海生,王东东,鲁静,郑明泉,程爱国. 煤炭学报. 2014(08)
[3]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纪三角洲的沉积机理[J].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魏新善,邵玉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06)
[4]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J]. 邓昆,张哨楠,周立发,刘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2)
[5]鄂尔多斯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与天然气富集[J]. 杨华,席胜利,魏新善,李振宏. 中国石油勘探. 2006(01)
[6]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复合的古构造体系与天然气[J]. 张福礼. 地质力学学报. 2002(03)
[7]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J]. 陈洪德,侯中健,田景春,刘文均,张锦泉. 矿物岩石. 2001(03)
[8]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块构造成因初步研究[J]. 任文军,张庆龙,张进,郭令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02)
[9]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J]. 郭英海,刘焕杰,权彪,汪泽成,钱凯. 沉积学报. 1998(03)
[10]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体系和聚煤作用的时空演化[J]. 陈钟惠,张年茂,张守良,马晋贤,武法东. 地球科学. 1989(04)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陈全红.西北大学 2007
[2]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 魏红红.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聚煤规律与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优选[D]. 郭小军.中国石油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0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4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