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硐沟溶洞型金矿围岩特征研究与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21-02-24 04:19
老硐沟金矿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南部金多金属溶洞型氧化矿床。老硐沟溶洞型金矿的围岩地质特征研究对寻找新的溶洞型矿床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我国北部干旱地区碳酸盐地层古地理地质环境演变及溶洞型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对经济开发溶洞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老硐沟金矿区Ⅱ矿段溶洞形态纵投影图1:1000
老硐沟矿区溶洞型矿体主要发育于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F7断层下盘与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的一系列平行排列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100m范围内,南西或北东倾向,北西倾伏,溶洞型矿体产状受两组构造交合面控制,呈雁列状排列。紧贴F7下盘溶洞型金矿体北东倾,北北西构造上下盘发育溶洞型矿体南西倾向。溶洞型金矿体形态各异,不规则,矿石类型为褐铁矿化氧化-淋滤型角砾及土块状,由中心向外条带晕状特征明显。远离F7构造的北北西向构造控制的矿体,一般呈脉状、网脉状,局部地段仅发育串珠状小型溶洞型矿体。3 溶洞型金矿围岩地质特征
根据溶洞型矿体成因类型不同,溶洞型矿体围岩特征也不尽相同,坍塌角砾岩型溶洞矿体围岩的下盘为坍塌角砾岩,上盘一般为白云质大理岩,坍塌角砾岩由大小不等的砾石与块状黄铁铅锌矿角砾构成,矿砾表层风化呈褐铁矿化。坍塌角砾岩松散胶结物为褐红色、棕红色钙泥质。后期溶洞被中低温热液及水流沿构造破碎裂隙持续灌入或淋滤,使构造或者容矿空间逐步溶蚀成大的容矿空间,溶洞内副矿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裂隙向溶洞周围及底部渗滤,造成溶洞周围与底部近矿围岩发生不同性质的蚀变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老硐沟金矿区溶洞型矿体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J]. 梁巨康,杨晓奇,高云,王帅,李桂全. 科技视界. 2017(21)
[2]浅谈溶洞型矿体采场多导线编录方法[J]. 何毅,高云,杨晓奇. 科技视界. 2017(13)
本文编号:3048773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老硐沟金矿区Ⅱ矿段溶洞形态纵投影图1:1000
老硐沟矿区溶洞型矿体主要发育于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F7断层下盘与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的一系列平行排列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100m范围内,南西或北东倾向,北西倾伏,溶洞型矿体产状受两组构造交合面控制,呈雁列状排列。紧贴F7下盘溶洞型金矿体北东倾,北北西构造上下盘发育溶洞型矿体南西倾向。溶洞型金矿体形态各异,不规则,矿石类型为褐铁矿化氧化-淋滤型角砾及土块状,由中心向外条带晕状特征明显。远离F7构造的北北西向构造控制的矿体,一般呈脉状、网脉状,局部地段仅发育串珠状小型溶洞型矿体。3 溶洞型金矿围岩地质特征
根据溶洞型矿体成因类型不同,溶洞型矿体围岩特征也不尽相同,坍塌角砾岩型溶洞矿体围岩的下盘为坍塌角砾岩,上盘一般为白云质大理岩,坍塌角砾岩由大小不等的砾石与块状黄铁铅锌矿角砾构成,矿砾表层风化呈褐铁矿化。坍塌角砾岩松散胶结物为褐红色、棕红色钙泥质。后期溶洞被中低温热液及水流沿构造破碎裂隙持续灌入或淋滤,使构造或者容矿空间逐步溶蚀成大的容矿空间,溶洞内副矿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沿岩石裂隙向溶洞周围及底部渗滤,造成溶洞周围与底部近矿围岩发生不同性质的蚀变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老硐沟金矿区溶洞型矿体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J]. 梁巨康,杨晓奇,高云,王帅,李桂全. 科技视界. 2017(21)
[2]浅谈溶洞型矿体采场多导线编录方法[J]. 何毅,高云,杨晓奇. 科技视界. 2017(13)
本文编号:304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4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