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祈子堂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外围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21-03-07 06:46
祈子堂金矿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秦岭地体东段,其构造体系属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南支,四棵树大背斜南西翼,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的北东侧。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特征及围岩蚀变综合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阶段及成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确定了找矿标志,探讨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祈子堂矿区金矿体赋存于秦岭群雁岭沟组大理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中东部有少量花岗岩脉,显示了区内有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判断其岩浆源应在深部,推断金的矿化作用与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区岩浆仅提供热动力条件,它的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围岩,围岩是秦岭群雁岭沟组白云石大理岩,围岩金丰度值低,有可能是经过渗滤、萃取作用而使Au元素进入含矿热流体,岩浆活动仅提供热动力,热液沿着区域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上升,萃取围岩成矿物质后在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所有这些均显示了祈子堂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该区已知金矿床、矿点分布稳定,延续成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文章来源】:矿产与地质. 2020,34(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祈子堂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矿区内主要有NWW向断裂,主要为西官庄—镇平断裂所形成的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组成。总的排列形式为向东撒开、向西收敛,平面上多组成带状展开。每组带中断裂与断裂之间小断裂发育,岩石受不同程度破碎,从而构成断裂破碎带。由于区内发现的Au原生晕异常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故又称为含金断裂破碎带。通过对矿区断裂构造特征的观察,该断裂至少有4次构造运动:第一次,构成3~8m宽的挤压带,表现为劈理及片理化极为发育;第二次表现在白云石大理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中的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伴随有金矿液运移,在其中形成金矿体,在围岩中有硅化及碳酸盐化等;第三次是在先期挤压带内,形成与其先期构造面走向平行倾向斜交的挤压破碎带,宽约1.5m,并被土黄色的泥、钙质充填;第四次活动形成较单一的断裂面,在断裂面上斜冲擦痕及阶步现象明显,并有土黄色断层泥。通过对上述各次断裂构造形迹的特征分析,认为该断层构造具有多期性及继承性,断裂的力学性质属压扭型。2.3 岩浆岩
矿区10种元素浓集系数(a)与变化系数(b)排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J]. 易志强,郭贤培,文景,闫贺龙,谢珂,杨涛. 金属矿山. 2018(11)
[2]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冯益民,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郝国杰,冯艳芳. 中国地质. 2009(01)
[3]河南省祈子堂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J]. 伏雄,徐刚. 矿产与地质. 2004(06)
[4]河南镇平祁子塘金矿金的存在状态研究[J]. 程寄皋,马秀芬.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1(02)
本文编号:3068587
【文章来源】:矿产与地质. 2020,34(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祈子堂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矿区内主要有NWW向断裂,主要为西官庄—镇平断裂所形成的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组成。总的排列形式为向东撒开、向西收敛,平面上多组成带状展开。每组带中断裂与断裂之间小断裂发育,岩石受不同程度破碎,从而构成断裂破碎带。由于区内发现的Au原生晕异常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故又称为含金断裂破碎带。通过对矿区断裂构造特征的观察,该断裂至少有4次构造运动:第一次,构成3~8m宽的挤压带,表现为劈理及片理化极为发育;第二次表现在白云石大理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中的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伴随有金矿液运移,在其中形成金矿体,在围岩中有硅化及碳酸盐化等;第三次是在先期挤压带内,形成与其先期构造面走向平行倾向斜交的挤压破碎带,宽约1.5m,并被土黄色的泥、钙质充填;第四次活动形成较单一的断裂面,在断裂面上斜冲擦痕及阶步现象明显,并有土黄色断层泥。通过对上述各次断裂构造形迹的特征分析,认为该断层构造具有多期性及继承性,断裂的力学性质属压扭型。2.3 岩浆岩
矿区10种元素浓集系数(a)与变化系数(b)排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秦岭西官庄—镇平断裂带两侧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J]. 易志强,郭贤培,文景,闫贺龙,谢珂,杨涛. 金属矿山. 2018(11)
[2]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冯益民,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郝国杰,冯艳芳. 中国地质. 2009(01)
[3]河南省祈子堂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J]. 伏雄,徐刚. 矿产与地质. 2004(06)
[4]河南镇平祁子塘金矿金的存在状态研究[J]. 程寄皋,马秀芬.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1(02)
本文编号:3068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6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