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小秦岭地区大湖—秦南钼矿床矿化类型、Re-Os定年及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21-03-10 04:30
  小秦岭地区大湖—秦南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属于小秦岭-外方山成矿亚带。矿化类型可分为含钼次生石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含钼次生石英岩型矿石构造有角砾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和块状构造;蚀变以细脉浸染状钾化、硅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硬石膏化为特征。细脉浸染型矿化通常与花岗质岩石关系密切,偶尔也见于含钼次生石英脉边部的片麻岩中;蚀变通常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少量的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含钼次生石英岩型含有含钼花岗质岩石角砾。野外证据表明,含钼花岗质岩石向含钼次生石英岩内部表现为,含钼花岗质岩石角砾逐渐变小,并逐渐被含钼次生石英岩包裹,含钼石英脉增厚,高岭土化、硬石膏化增强。这一特征反映了二者之间的成因联系。两种矿化类型中获得的12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6±4.1)~(196.1±3.0) Ma以及(197.8±3.2)和(196.1±3.3)Ma,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99+14/-25) 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期或早燕山期。钼矿化时空上与花岗斑岩脉和正长斑岩一致,含钼花岗质岩石的矿化和蚀变样式与斑岩...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5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小秦岭地区大湖—秦南钼矿床矿化类型、Re-Os定年及找矿方向


豫西地区成矿带地质略图[2]

地质图,地质,矿石,花岗质岩


大湖矿区总的矿石量为900万t,平均品位为0.248%。其中:大湖矿区罗山矿段东区651~655 m中段以下为原生矿石,钼金属量1万t;罗山矿段西区S35号脉主要为氧化矿石,氧化矿石量达500万t,出露标高为670~826 m。大湖矿区S35含钼石英脉带长900 m左右,厚度为3~70 m,平均厚为30 m。经勘探工程控制,秦南矿区F3断裂带中现已圈出3个含钼石英脉矿体,标高为750~1 050 m,矿石总储量为150万t,平均品位为0.11%~0.21%。中东部和5号脉(受F5断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大致平行,西部和5号脉背向撒开。在秦南F3断裂带中的钼矿体呈带状分布,延走向长大于1 500 m,宽为30~100 m,平面呈中间宽、两端窄的仿锤形。含矿围岩主要为太华群变质岩系和花岗质岩石。大湖—秦南钼矿化的矿化类型可分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细脉浸染型和含钼次生石英岩型,目前以后者开采为主。

花岗质岩,矿化,石英岩,石英脉


该矿化类型通常被含钼次生石英岩和近东西向断裂所改造,反映了该矿化比含钼次生石英岩和近东西向断裂形成的时间要早。在秦南矿区的太阳沟1 038 m露天采场,近东西向(NWW向)断裂带中发育的花岗质糜棱岩穿切了含钼次生石英岩,带内发育由石英脉角砾等组成的构造碎裂岩,说明含钼石英脉形成较近东西向断裂早。1.2.2 含钼次生石英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酸淋滤成因的含钼石英脉——来自小秦岭北矿带大湖-秦南矿区的证据[J]. 张元厚,毛景文,于明旭,李宗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4)
[2]小秦岭大湖矿区钼、金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差异性分析[J]. 孙卫志,王振强.  地质论评. 2012(04)
[3]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张元厚,毛景文,简伟,李宗彦.  世界地质. 2010(02)
[4]小秦岭北缘马家洼石英脉型金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J]. 王义天,叶会寿,叶安旺,李永革,帅云,张长青,代军治.  地学前缘. 2010(02)
[5]小秦岭金(钼)矿田北矿带推覆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J]. 张元厚,李宗彦,张孝民,钱明平,杨志强,何岳,张帅民,张力智,王建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02)
[6]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J]. 李诺,孙亚莉,李晶,薛良伟,李文博.  岩石学报. 2008(04)
[7]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李厚民,叶会寿,毛景文,王登红,陈毓川,屈文俊,杜安道.  矿床地质. 2007(04)
[8]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叶会寿,毛景文,李永峰,郭保健,张长青,刘王君,闫全人,刘国印.  地质学报. 2006(07)
[9]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J]. 郭保健,李永峰,王志光,叶会寿.  地质与勘探. 2005(05)
[10]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J]. 李惠,张国义,王支农,张文华,陈军胜,高延龙,贺永利,赵宗勤,王志远.  地质与勘探. 2004(04)



本文编号:3074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74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