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山东兖州鲍店煤矿地质特征及放顶煤采矿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2:42
  华北煤炭资源量占据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石炭纪-二叠纪含煤盆地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含煤盆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华北板块含煤盆地自晚古生代聚煤期后,受到后期多期次构造变形改造,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形格局,自西向东以离石断裂带,紫荆关-晋获断裂带划分出西部褶皱系鄂尔多斯含煤盆地,中部大型向斜山地块体和东部断陷盆地。本文研究的鲍店煤矿位于鲁西即华北东部断陷伸展体系中,构造变形主要受东部郯庐断裂带影响,断裂带两侧地层差异显著,受到后期构造变形改造作用明显。鲁西地区断陷和隆起构造并存,以大型张扭性正断层构造为主,形成了多个煤田。本论文在较系统研究鲍店煤矿的区域成煤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较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鲍店煤矿的地层、构造、岩石学特征,进而对鲍店煤矿煤岩特点、煤质、可采煤层的岩石学特点开展了研究。通过本论文研究,较全面掌握了鲍店煤矿的含煤岩系、煤层数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和厚度、煤层产状、规模;煤层顶、底板岩石类型、岩体的工程稳定性;该煤矿的主要控煤构造样式;井田内构造(单斜、褶皱)特征、断裂分布情况,等等内容。特别是可采煤层倾向变化,直接决定采煤系统设计的变化。本论文还特别对于可采煤层顶、底板岩...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东兖州鲍店煤矿地质特征及放顶煤采矿系统研究


鲍店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兖州煤田,生产矿,相对位置,煤矿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2 井田范围与自然地理鲍店煤矿位于兖州向斜中部,区域内井田众多,开采煤系相同,均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聚煤期煤系。井田边界主要以构造和生产单位不同而划分,东北部与兴隆庄煤矿毗邻,由铺子正断层自然分割,鲍店井田所在的北翼为断层上盘,该断层最大落差 83m;南部井田与南屯煤矿相邻,边界处 3 煤层露头,下组煤被北东东向皇甫断层切割,该断层及其支断层长度大,性质均为逆断层,形成大量叠瓦状次生构造;西北井田和西南井田 3 煤层均露头,分别有杨村煤矿和横河煤矿为界,横河煤矿与鲍店煤矿以马家楼支二断层为界;东部边界与东滩煤矿相邻。除以上与鲍店煤矿直接相邻煤矿,兖州煤田中还有北宿煤矿、辛集煤矿太平煤矿、里彦煤矿、落陵煤矿和唐村煤矿等,鲍店煤矿及周边煤矿相对位置如图 1-2(刘海燕,2004)6所示。

聚煤期,沉积盆地


图 1-3 我国主要沉积盆地聚煤期地质年代(据贾承造等,2007)本文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东部鲁西地区,对该地区的地层研究历来已久,建国初期,地质学家们一直以槽台学说对华北地区进行地质解释,随着板块学说的发展和兴起,学者重新认识地质现象,1991 年地矿部专门进行了“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目的在于以地区为基础,对大区域地层演化进行规律总结,清理重点岩石地层单元。在华北大区地层清理组长艾宪森,副组长陈晋镳、张成基带领下,广大地质工作人员通过数年努力,合力完成了华北地区七个三级地区分级工作,对华北晋冀鲁豫岩石地层和秦岭-大别造山带进行了各个世代岩石地层划分。华北岩石地层表现出基本特点为前寒武纪、早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形成结晶基地,中-晚元古代地层发育不均衡,寒武-奥陶纪地层表现为碳酸盐岩为主的陆表海相沉积,石炭-二叠纪地层为近海-泛平原沉积,中生代地层为大小盆地相间陆盆地,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继续发育,到第四纪发育有黄土堆积。在华北板块大区共性之外有各有特点,鲁西地层表现为早古生代地层分布广泛,早元古代如济宁群发育,中元古代地层缺失,晚元古代部分缺失,中生代、新生代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之地球物理特征[J]. 苏美霞,赵文涛,张慧聪,孙会玲,李红威,范亚丽.  物探与化探. 2014(05)
[2]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J]. 王金华.  煤炭学报. 2013(12)
[3]CO2和CH4在煤基质表面竞争吸附的热力学分析[J]. 周来,冯启言,秦勇.  煤炭学报. 2011(08)
[4]Analysis and control on anomaly water inrush in roof of fully-mechanized mining field[J]. Peng Linjun~(a,b,c,*),Yang Xiaojie~(a,c),Sun Xiaoming~(a,c) a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b Academician Pioneering Park,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1)
[5]矽卡岩和矽卡岩型矿床研究方法[J]. 张景森,张静,周俊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6]鲁西煤田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J]. 王淑霞,张凡斌,滕祥雷,胡今朝.  华北地震科学. 2008(03)
[7]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 贾承造,李本亮,张兴阳,李传新.  科学通报. 2007(S1)
[8]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及应用[J]. 朱川曲,王卫军,施式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06(03)
[9]鲁西地区地层(岩石)展布及其成因[J]. 牛树银,胡华斌,毛景文,侯泉林,孙爱群,许传诗.  地学前缘. 2003(04)
[10]东滩煤矿地质构造因素对3煤顶板突水的影响[J]. 付民强.  煤矿现代化. 2003(04)

博士论文
[1]华北赋煤区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 林中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硕士论文
[1]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 刘海燕.山东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9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