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疆东准马依当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1-03-25 06:50
  马依当石墨矿床产出在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中,红柳沟组为一套含碳质绢云母片岩及砂岩;马依当石墨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区域变质及热液变质改造等3个时期。通过对该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研究,得出了成矿期次、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认为马依当一带石墨矿床属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成因的晶质石墨矿床。 

【文章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2020,35(01)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新疆东准马依当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马依当石墨矿综合物探特征

示意图,背斜,矿产,略图


马依当矿区构造由多期构造叠加改造而成,构造变形期主要为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线方向以NW向为主,次为近EW向。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延伸方向主要以NW向为主,发育少量近东西向断裂,后者多被NW向断裂破坏和叠加改造,断裂性质主要为压扭性逆断裂,少量为平行走滑断裂及正断裂。主要断裂构造为莫钦乌拉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地层展布、岩浆活动、变形变质作用等[11]。褶皱构造发育,马依当背斜:褶皱轴向为NW-SE向,沿NW方向倾伏,往NE方向被第四系覆盖,核部地层为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翼部地层为托让格库都克组,北东翼产状较陡(60°~70°),南西翼产状较缓(40°~60°),总体为一轴面倾向南东的斜歪褶皱。马依当石墨矿产出于马依当背斜核部的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碳质绢云母片岩中,马依当背斜对石墨矿影响较大(图1b)。马依当矿区石炭纪岩浆活动为第二侵入序次的马依当岩体。该岩体侵入地层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红柳沟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多呈岩株、岩脉产出,其展布方向总体为NW-SE向;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等。该序次岩浆活动对区内石墨矿的富集有密切关系。

剖面图,石墨,剖面图,矿石


矿石特征。马依当石墨矿矿石有用矿物为晶质石墨。石墨显微鳞片状、叶片状、半自形板状,片径0.02~8.00mm,多定向分布,呈条带状,其硬度较低,有滑感,薄片有挠性。石墨颜色为钢灰色、铁黑色至暗铜灰色,条痕为黑色且具半金属光泽;反射色为浅棕灰色,磨光性好的为灰白色,非均性强;偏光色为深蓝灰色-浅棕黄色,磨光性差的则反射率偏低,反射色带有灰黄色调。统计分析表明,晶质石墨矿物片径<100目(0.147mm)的含量为27.30%,100目—80目(0.147~0.175 mm)的含量为12.30%,80目—50目(0.175~0.287mm)的含量为11.90%,片径>50目(0.287 mm)的含量为48.50%(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原生矿石的正目含量高于风化矿石,特别是正50目的含量约为风化矿石的2倍。矿石组构为碎裂结构(图3a)、鳞片-显微鳞片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图3b),条带状构造(图3c)、薄层状构造、定向构造、块状构造等。图3 石墨矿矿石特征


本文编号:3099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99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