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北鹰咀山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发布时间:2021-03-27 23:42
鹰咀山锰矿床产出在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目前已发现有4条锰矿(化)体,其产出受控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和七角山组。本文基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和室内观察、测试研究相结合等手段,对研究区含矿岩系(建造)特征、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成矿过程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鹰咀山锰矿为沉积变质型矿床,锰矿(化)体主要赋存在黄麦岭组云母石英片岩夹硅质(有时含少量泥质)大理岩建造的岩性段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片岩型锰矿石和大理岩型锰矿石,矿石中锰矿物主要为硬锰矿、软锰矿、菱锰矿、锰白云石和黑锰矿等;初步认为锰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变质改造和次生氧化富集的成矿阶段;含锰硅质大理岩和含锰云母石英片岩可作为该地区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鄂东北地区锰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2020,35(03)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鹰咀山锰矿区域地质简图(据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2016,修改)
Mn-2矿体:矿体可见长约250m,产状倾向北东,倾角63°左右,平均厚度约1.46 m,平均品位w(Mn)=21.46%。Mn-3矿体:矿体可见长约350m,倾向南西,倾角53°左右,平均厚度1.78m,平均品位w(Mn)=20.13%。
黄麦岭组上段(Pt3h2):岩石类型主要为硅质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钙质片岩、石英岩等。推测原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同时含有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含有重稀土、铍、锰和磷矿产。七角山组(Pt3q):分布在黄麦岭组南北两侧,两侧岩石类型不同。其中,北侧Pt3q1岩石类型主要为变(浅)粒岩、白云钠长片麻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等;南侧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绿泥石绢云钠长片岩、绢云石英钠长片岩等。北侧以外的张家湾地区也存在着云母石英片岩-锰矿层-硅质大理岩互层的现象,因而推测七角山组也存在锰矿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省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蔡雄威. 地质找矿论丛. 2018(02)
[2]扬子北缘新元古代洋陆转换事件刍议[J]. 陈超,熊保成,胡正祥,周峰,杨成,孔令耀.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06)
[3]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J]. 刘晓春,李三忠,江博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8)
[4]中国锰矿成矿规律初探[J]. 付勇,徐志刚,裴浩翔,江冉. 地质学报. 2014(12)
[5]中国锰矿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J]. 阴江宁,肖克炎. 中国地质. 2014(05)
[6]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张思敏,姜高磊,柳坤峰,王成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7]扬子北缘南华纪盆地古流向初步分析[J]. 叶琴,熊安香,邱艳生,胡正祥,杨青雄,周世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S1)
[8]扬子北缘元古宇马槽园群时代归属新证据——对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格局的启示[J]. 邓奇,王剑,汪正江,邱艳生,杨青雄,江新胜,杜秋定. 地质通报. 2013(04)
[9]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区域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展望[J]. 彭三国,蔺志永,胡俊良,刘劲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3)
[10]中国锰矿资源的分布及矿物学特征[J]. 邱俊,吕宪俊,王桂芳. 现代矿业. 2009(09)
博士论文
[1]大别造山带碰撞后构造热/岩浆演化过程[D]. 许长海.同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04454
【文章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2020,35(03)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鹰咀山锰矿区域地质简图(据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2016,修改)
Mn-2矿体:矿体可见长约250m,产状倾向北东,倾角63°左右,平均厚度约1.46 m,平均品位w(Mn)=21.46%。Mn-3矿体:矿体可见长约350m,倾向南西,倾角53°左右,平均厚度1.78m,平均品位w(Mn)=20.13%。
黄麦岭组上段(Pt3h2):岩石类型主要为硅质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钙质片岩、石英岩等。推测原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同时含有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含有重稀土、铍、锰和磷矿产。七角山组(Pt3q):分布在黄麦岭组南北两侧,两侧岩石类型不同。其中,北侧Pt3q1岩石类型主要为变(浅)粒岩、白云钠长片麻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等;南侧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绿泥石绢云钠长片岩、绢云石英钠长片岩等。北侧以外的张家湾地区也存在着云母石英片岩-锰矿层-硅质大理岩互层的现象,因而推测七角山组也存在锰矿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省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蔡雄威. 地质找矿论丛. 2018(02)
[2]扬子北缘新元古代洋陆转换事件刍议[J]. 陈超,熊保成,胡正祥,周峰,杨成,孔令耀.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06)
[3]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J]. 刘晓春,李三忠,江博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8)
[4]中国锰矿成矿规律初探[J]. 付勇,徐志刚,裴浩翔,江冉. 地质学报. 2014(12)
[5]中国锰矿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J]. 阴江宁,肖克炎. 中国地质. 2014(05)
[6]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张思敏,姜高磊,柳坤峰,王成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7]扬子北缘南华纪盆地古流向初步分析[J]. 叶琴,熊安香,邱艳生,胡正祥,杨青雄,周世卿.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S1)
[8]扬子北缘元古宇马槽园群时代归属新证据——对地层对比和古地理格局的启示[J]. 邓奇,王剑,汪正江,邱艳生,杨青雄,江新胜,杜秋定. 地质通报. 2013(04)
[9]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区域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展望[J]. 彭三国,蔺志永,胡俊良,刘劲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3)
[10]中国锰矿资源的分布及矿物学特征[J]. 邱俊,吕宪俊,王桂芳. 现代矿业. 2009(09)
博士论文
[1]大别造山带碰撞后构造热/岩浆演化过程[D]. 许长海.同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0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10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