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04:36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Ⅱ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质量分数)集中在240~300℃和8.0%~18.0%;阶段Ⅲ以含CO2和子矿物包裹体为特征,均一温度和盐度的两个峰值为360~400℃、16.0%~24.0%和240~320℃、4.0%~14.0%;阶段Ⅳ以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和盐度降低至220~340℃和8.0%~14.0%。C-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3CV-PDB值为-5.88‰~-2.37‰,δ18OV-SMOW值为8.18‰~12.7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迁移过程中受到围岩溶解作用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放羊山矿床阶段Ⅱ和阶段Ⅲ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陆碰撞形成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岩浆热液,在阶段Ⅲ晚期和阶段Ⅳ受到中...
【文章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保山地块大地构造位置(a,据Deng et al.,2014;Deng and Wang,2016)和主要构造、岩浆岩及矿床分布图(b,据董美玲等,2013;禹丽等,2014;Li et al.,2015修改)
矿体产出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及似层状产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F1、F6和F7断层破碎带和次级裂隙中(图2b),具多层成群分布、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的特点。据现有资料共圈定铜铅锌矿体11条,按其空间展布、规模及赋存层位可划分为Ⅰ、Ⅱ、Ⅴ、Ⅶ和Ⅷ号矿带(图2b),矿带总体走向与F1主控断裂一致,倾向NW。其中规模最大、品位最富的Ⅶ号矿带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呈不规则脉状产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二段的F7断层破碎带内,顶板为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一段灰-灰绿色钙质板岩,底板以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及大理岩为主。矿体形态和产状与断裂破碎带基本一致,走向延伸控制矿体长度达260 m,倾向NW,延伸>280m,倾角为23°~57°,矿体厚0.74~9.79 m,平均3.32 m。矿石品位Cu 1.03%~3.50%,Pb 1.03%~7.34%,平均1.16%;Zn 0.40%~9.80%,平均2.99%,在构造破碎带较宽、裂隙发育和构造叠加部位明显富集。矿石矿物组合多样(图3),中上部主要为棕褐色闪锌矿和黄铁矿,深部以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伴生少量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和萤石(图3),少量绿泥石和绢云母。矿石结构早期主要为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和压碎结构,晚期以它形粒状、骸晶结构和交代溶蚀-残余结构为特征;矿石普遍发育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构造,偶见块状(图3f)和角砾-碎斑状构造。
流体包裹体研究选取不同阶段棕-浅黄色闪锌矿和与矿共生的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磨制包裹体片进行岩相学观察。重点对阶段Ⅱ、阶段Ⅲ和阶段Ⅳ的代表性包裹体开展显微热力学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热力学实验测试仪器为Linkam THMSG600型冷热台,测温范围为-196~600℃,在-196~25℃和均一温度时的精度分别为±0.2℃和±2℃。显微测温时,先将代表性流体包裹体冷冻降温至-110~-90℃后,以0~15℃/min的速率逐渐升温,均一温度附近控制在1℃/min,其他相变附近为0.2℃/min。根据包裹体冰点、CO2笼合物熔化温度和子矿物消失温度计算得相应包裹体盐度(Roedder,1984)。4 分析结果
本文编号:3211448
【文章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0,3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保山地块大地构造位置(a,据Deng et al.,2014;Deng and Wang,2016)和主要构造、岩浆岩及矿床分布图(b,据董美玲等,2013;禹丽等,2014;Li et al.,2015修改)
矿体产出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及似层状产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F1、F6和F7断层破碎带和次级裂隙中(图2b),具多层成群分布、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的特点。据现有资料共圈定铜铅锌矿体11条,按其空间展布、规模及赋存层位可划分为Ⅰ、Ⅱ、Ⅴ、Ⅶ和Ⅷ号矿带(图2b),矿带总体走向与F1主控断裂一致,倾向NW。其中规模最大、品位最富的Ⅶ号矿带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呈不规则脉状产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二段的F7断层破碎带内,顶板为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一段灰-灰绿色钙质板岩,底板以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及大理岩为主。矿体形态和产状与断裂破碎带基本一致,走向延伸控制矿体长度达260 m,倾向NW,延伸>280m,倾角为23°~57°,矿体厚0.74~9.79 m,平均3.32 m。矿石品位Cu 1.03%~3.50%,Pb 1.03%~7.34%,平均1.16%;Zn 0.40%~9.80%,平均2.99%,在构造破碎带较宽、裂隙发育和构造叠加部位明显富集。矿石矿物组合多样(图3),中上部主要为棕褐色闪锌矿和黄铁矿,深部以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伴生少量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石英和萤石(图3),少量绿泥石和绢云母。矿石结构早期主要为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和压碎结构,晚期以它形粒状、骸晶结构和交代溶蚀-残余结构为特征;矿石普遍发育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构造,偶见块状(图3f)和角砾-碎斑状构造。
流体包裹体研究选取不同阶段棕-浅黄色闪锌矿和与矿共生的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磨制包裹体片进行岩相学观察。重点对阶段Ⅱ、阶段Ⅲ和阶段Ⅳ的代表性包裹体开展显微热力学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热力学实验测试仪器为Linkam THMSG600型冷热台,测温范围为-196~600℃,在-196~25℃和均一温度时的精度分别为±0.2℃和±2℃。显微测温时,先将代表性流体包裹体冷冻降温至-110~-90℃后,以0~15℃/min的速率逐渐升温,均一温度附近控制在1℃/min,其他相变附近为0.2℃/min。根据包裹体冰点、CO2笼合物熔化温度和子矿物消失温度计算得相应包裹体盐度(Roedder,1984)。4 分析结果
本文编号:3211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1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