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三维综合信息分析圈定北衙金矿床深部靶区

发布时间:2021-06-27 08:26
  在三维空间中综合已揭露浅部地质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深部预测,既能深化浅部认识,还能减少地球物理多解性带来的困扰,成为深部成矿预测的新趋势和重要手段.以北衙金矿床万硐山矿段为例,通过收集钻孔、勘探线剖面、化探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三维建模平台中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基于建模结果,综合地表、浅部和深部重力资料,对成矿地质条件和深部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筛选出隐伏断裂、斑岩体和青天堡组砂岩3种成矿有利要素,对应建立了成矿有利区三维体模型(sgrid).在此基础上,采取多源信息综合方法,对3种成矿控制要素的有利成矿区域取交集,圈定了万硐山矿段海拔1 100~900 m内深部靶区,为周边同类型矿段深部靶区预测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 2020,45(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三维综合信息分析圈定北衙金矿床深部靶区


北衙金矿大地构造位置(a)和三维地质图(b)

地质图,地质,岩体,矿体


如前所述,北衙金矿床目前开采的只有万硐山矿段(图2,图3).万硐山矿段内矿体主要由热液脉型矿体、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郭钰心玥,2015)组成,受断裂和岩体控制,矿体一般分布在距岩体0~60 m范围内(图3).矿石矿物组合包含黄铜矿、黄铁矿、磁(赤)铁矿、褐铁矿、方铅矿等,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和囊状产出在断裂破碎带、富碱斑岩接解蚀变带及富碱斑岩体内().成矿以岩体为中心,向外迁移的含矿流体在岩体顶部、内外接触带或远离岩体的碳酸盐岩围岩中,形成受深部岩浆作用控制的由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组成的统一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其中以岩浆热液型和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金矿为主,兼有少数残坡积型铁金矿().成矿热液来自地壳深处()或地幔(;),随着幔源岩浆上涌,在断裂带或围岩接触带附近等有利地段成岩成矿().图3 北衙金矿床万硐山矿段正长斑岩-矿体-地层接触关系

斑岩,矿体,金矿床,地层


图2 万硐山矿段地质简图矿段内与矿体密切相关的是喜山期富碱二长花岗斑岩,其产出受SN向主断裂控制,呈岩株和岩墙状,宏观上表现为晚期的灰色二长花岗斑岩呈火焰状穿插于早期的黄褐色二长花岗斑岩内,呈现出多期次、多阶段混熔侵入特征.与成矿相关的富碱斑岩成岩年龄为34.9~33.1 Ma(和文言等,2012),由两期岩浆作用形成,构成了万硐山斑岩体主体,为赋矿岩石(肖晓牛等,2009;王建华等,2015),空间上与构造和矿体呈明显的耦合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南扎西康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来自地球物理的证据[J]. 焦彦杰,黄旭日,李光明,梁生贤,郭镜.  地球科学. 2019(06)
[2]三江昌宁-孟连带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J]. 王保弟,王立全,王冬兵,尹福光,贺娟,彭智敏,闫国川.  地球科学. 2018(08)
[3]“九龙脑成矿模式”及其深部找矿示范:“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的拓展[J]. 赵正,王登红,陈毓川,刘善宝,方贵聪,梁婷,郭娜欣,王少轶,王浩洋,刘战庆,曾载淋,丁明,陈伟,周新鹏.  地学前缘. 2017(05)
[4]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CSAMT方法试验及找矿意义探讨[J]. 王桥,杨剑,姚文.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6)
[5]基于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研究[J]. 吴志春,郭福生,姜勇彪,罗建群,侯曼青.  地质与勘探. 2016(02)
[6]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分析[J]. 刘飞,韩润生,王雷,谭威.  矿物学报. 2015(S1)
[7]滇西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J]. 王建华,李文昌,王可勇,尹光候,吴松,姜文涛.  岩石学报. 2015(11)
[8]大冶铁矿田铁山矿区三维地质体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J]. 祝嵩,肖克炎.  矿床地质. 2015(04)
[9]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两期成矿新认识及找矿方向[J]. 牛浩斌,胡文懿,丁俊,李俊,宁括步,王鹏,任飞.  矿床地质. 2014(S1)
[10]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方法研究[J]. 陈建平,于萍萍,史蕊,于淼,张顺昌.  地学前缘. 2014(05)

硕士论文
[1]云南北衙超大型金矿斑岩蚀变作用及元素迁移特征研究[D]. 马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解析及找矿方向[D]. 刘飞.昆明理工大学 2015
[3]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及找矿方向[D]. 郭钰心玥.昆明理工大学 2015
[4]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D]. 李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252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52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