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略阳县干河坝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13 02:26
干河坝金矿床是南秦岭南段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内属受岩相和构造双重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矿体集中产于古生界泥盆系金家河岩组金家河千枚岩与乔子沟火山岩的岩性—构造接触带附近,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为进一步探讨该矿床成因,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背景及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1)该矿床的赋矿层位就是其初始矿源层;(2)经区域变质变形和多期构造活动,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在近EW向张性裂隙中充填、沉淀而富集成矿。
【文章来源】:现代矿业. 2020,36(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
金家河千枚岩组(Pzjb):分布于矿区南部F1与F3断裂之间,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北东,局部南倾。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岩石组成主要有含炭绢云母千枚岩+钙质绢云母千枚岩+硅质岩(硅板岩)+白云岩透镜。近矿围岩受构造作用影响而发生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岩石中或多或少分布有微粒状、粉尘状的炭质,岩石颜色相对较深、层理清晰。该套岩石组合表明该区沉积早期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深水碳酸岩及硅质岩为主,硅质岩层反映该区曾一度出现局部范围的深海裂陷或裂谷环境。在F3断裂带内(即金家河千枚岩组与乔子沟火山岩组接触带)含绿泥绢云母千枚岩夹绿泥绢云母千枚岩的岩性界面是Au4号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同时在次级构造片理化蚀变白云岩中赋存有较富的平行矿体。图2 干河坝金矿床地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 张天运,袁波,郑崔勇,屈亚鹏,刘众丹. 有色金属工程. 2018(05)
[2]陕西勉略地区铧厂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特征[J]. 杨皓,王东升,王宗起,王立新,陈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6)
[3]勉—略混杂岩带构造地质特征与金矿成矿——以陕西省略阳县干河坝金矿床为例[J]. 金文洪,汪志强,高晓宏. 甘肃地质. 2011(03)
[4]南秦岭略阳干河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 任小华,金文洪,王瑞廷,侯俊富,钱壮志,刘莉霞. 中国地质. 2007(05)
[5]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J]. 张国伟,程顺有,郭安林,董云鹏,赖绍聪,姚安平. 地质通报. 2004(Z2)
[6]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J]. 李亚林,张国伟,王成善,李三忠,方维萱,伊海生. 岩石学报. 2001(03)
[7]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J]. 李亚林,方维萱,张国伟,姚安平. 西北地质科学. 2000(01)
本文编号:3281147
【文章来源】:现代矿业. 2020,36(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
勉略康构造混杂岩带
金家河千枚岩组(Pzjb):分布于矿区南部F1与F3断裂之间,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北东,局部南倾。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岩石组成主要有含炭绢云母千枚岩+钙质绢云母千枚岩+硅质岩(硅板岩)+白云岩透镜。近矿围岩受构造作用影响而发生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岩石中或多或少分布有微粒状、粉尘状的炭质,岩石颜色相对较深、层理清晰。该套岩石组合表明该区沉积早期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深水碳酸岩及硅质岩为主,硅质岩层反映该区曾一度出现局部范围的深海裂陷或裂谷环境。在F3断裂带内(即金家河千枚岩组与乔子沟火山岩组接触带)含绿泥绢云母千枚岩夹绿泥绢云母千枚岩的岩性界面是Au4号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同时在次级构造片理化蚀变白云岩中赋存有较富的平行矿体。图2 干河坝金矿床地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 张天运,袁波,郑崔勇,屈亚鹏,刘众丹. 有色金属工程. 2018(05)
[2]陕西勉略地区铧厂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特征[J]. 杨皓,王东升,王宗起,王立新,陈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6)
[3]勉—略混杂岩带构造地质特征与金矿成矿——以陕西省略阳县干河坝金矿床为例[J]. 金文洪,汪志强,高晓宏. 甘肃地质. 2011(03)
[4]南秦岭略阳干河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 任小华,金文洪,王瑞廷,侯俊富,钱壮志,刘莉霞. 中国地质. 2007(05)
[5]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J]. 张国伟,程顺有,郭安林,董云鹏,赖绍聪,姚安平. 地质通报. 2004(Z2)
[6]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J]. 李亚林,张国伟,王成善,李三忠,方维萱,伊海生. 岩石学报. 2001(03)
[7]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J]. 李亚林,方维萱,张国伟,姚安平. 西北地质科学. 2000(01)
本文编号:3281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8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