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尼泊尔瓦菩萨层控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3 15:31
  尼泊尔瓦菩萨铜矿位于尼泊尔东部。通过地质勘查、岩(矿)石鉴定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基本查明了该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类型为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层控型铜矿。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米德兰群塞提组绿泥石千枚岩,既是容矿岩层,又是矿体的直接围岩。铜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受背斜及层间裂隙控制。矿体走向近南北,倾角2°~30°,矿体长数十米至数百米,矿层厚1~10.72 m,矿区铜平均品位3.53%。目前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根据其周边塞提组相同层位多地发现的铜矿(化)点及物探激电测量异常,预测在该层位有可能找到大型铜矿床。 

【文章来源】:矿产勘查. 2020,11(10)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尼泊尔瓦菩萨层控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瓦菩萨铜矿区域地质图

地质图,菩萨,铜矿,地质图


变细砾砂岩及细砾质石英岩层(SGGQ):呈灰白色、浅灰白色,底部以变细砾砂岩为主,碎屑成分以石英(50%~70%)为主,也可见少量的长石和岩屑(5%)。此外,变细砾砂岩中杂基成分很高,部分杂基已变质为绢云母等。中部以变质含砾砂岩为主,局部见有数层薄层硅质岩夹层。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夹石英岩层(PQSS):千枚岩比石英岩约6∶1(图3)。以灰绿色为主色调(图4),绢云母绿泥石千枚岩主要由绿泥石、绢云母、石英等矿物组成,具变余鳞片结构,千枚状构造。绿泥石、绢云母结晶粒度相对较大,片径0.02~1.6 mm。含绿泥石46%~64%,绢云母含量23%~53%,石英粒度0.1~1.0 mm,重结晶明显,含量变化于5%~31%。

照片,背斜,地层,菩萨


杜德科希背斜为一区域性背斜,从该矿区中部贯穿而过,背斜轴走向近南北,背斜两翼地层露头为前寒武系米德兰群塞提组,以千枚岩、石英岩为主的岩层,该背斜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背斜轴部变为地形上的背斜谷,在地貌上表现为杜德科希河谷。杜德科希背斜枢纽近水平,轴面倾向E,倾角约78°,背斜轴长约20 km,矿区内出露长度约2 km。西翼倾角29°~69°,东翼倾角25°~57°。图4 瓦菩萨铜矿区硅化绿泥石千枚岩(右侧为薄片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南部非洲卢富里安铜钴矿带多期次成矿作用演化[J]. 朱海宾,肖波,刘国平.  矿产勘查. 2019(04)
[2]刚果(金)MKM铜钴矿床地质特征[J]. 王鹏飞.  矿产勘查. 2018(10)
[3]赞比亚卡伦比拉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J]. 刘雄.  矿产勘查. 2018(10)
[4]东川铜矿田一、四棵树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 杨金富,谢天宇,和浪涛,沈良,薛力鹏,余璨.  金属矿山. 2017(03)
[5]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成矿模式与地质对比——以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阿富汗安纳克铜矿为例[J]. 高辉,裴荣富,王安建,曹殿华,范世家,梅燕雄.  地质通报. 2012(08)
[6]智利中北部海岸山脉中生代层控型铜(银)矿床[J]. 张立新,周佳,贾长顺.  矿产勘查. 2010(04)
[7]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J]. 王成善,唐菊兴,顾雪祥,陆彦.  矿物岩石. 2001(03)
[8]东尼泊尔喜马拉雅的构造及构造地层[J]. D.Schelling,李才.  世界地质. 1993(04)
[9]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J]. 华仁民.  矿床地质. 1989(02)
[10]喜马拉雅成矿带的矿床特征及找矿潜景[J]. 赖祥政,余其美.  矿物岩石. 1989(02)



本文编号:328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8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