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乌兰达湾地区铀矿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21-07-17 08:39
新疆博乐市乌兰达湾地区位于新疆西天山北西部,东邻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属赛里木地块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古亚洲铀成矿域-天山铀成矿省-北天山铀成矿远景带。运用火山岩型铀矿床理论,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开展找矿标志研究工作,确定研究区"四位一体"找矿方向,达到找矿目的。研究区铀成矿与火山岩岩性、岩相条件、构造条件、蚀变条件、基性岩浆活动条件密切相关,且4个条件并不孤立,叠加耦合地段为铀矿化发育有利部位。该区找矿方向主要有:红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带-次级断裂构造控制部位;NE向构造夹持的N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或密集裂隙带;侵入次级NW向、近NS向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热液上升为铀元素富集提供通道,附近可见铀矿化。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2020,3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
NE向构造以乌兰达湾f1和f2为代表(图1),该两组构造近平行发育,长约3 km,走向为52°~66°,倾向SE,倾角70°~80°。构造带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构造泥组成。具压扭性结构面,为陡倾角逆冲断层。构造断面平直,宽约5~26 m,两侧形成陡倾峡谷。构造具多次活动,两侧分布有铀矿体或铀矿化异常体。该组构造控制火山活动及其产物分布,库尔杰列克-乌兰达湾火山口位于该构造中的裂隙式喷发火山口。NW向组构造是该区最发育的控矿、含矿构造带,构造主要为f3、f4、f5、f6和f7。构造具先张后扭特点,可能为火山岩盖层构造,控制铀矿体展布。构造规模不大,长231~667 m,宽2~6 m,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带内见构造角砾岩和擦痕,岩石较破碎,地表产状较陡,深部倾角变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下二叠统乌郞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 李鸿,周继兵,胡克亮,李永军,金朝. 新疆地质. 2011(04)
[2]新疆博乐地区下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J]. 潘明臣,于海峰,王福君,梁有为,丁伟,李艳,徐桂岩. 地质与资源. 2011(03)
[3]中国热液铀矿成矿理论体系[J]. 杜乐天. 铀矿地质. 2011(02)
本文编号:3287836
【文章来源】:新疆地质. 2020,3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地质图
NE向构造以乌兰达湾f1和f2为代表(图1),该两组构造近平行发育,长约3 km,走向为52°~66°,倾向SE,倾角70°~80°。构造带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构造泥组成。具压扭性结构面,为陡倾角逆冲断层。构造断面平直,宽约5~26 m,两侧形成陡倾峡谷。构造具多次活动,两侧分布有铀矿体或铀矿化异常体。该组构造控制火山活动及其产物分布,库尔杰列克-乌兰达湾火山口位于该构造中的裂隙式喷发火山口。NW向组构造是该区最发育的控矿、含矿构造带,构造主要为f3、f4、f5、f6和f7。构造具先张后扭特点,可能为火山岩盖层构造,控制铀矿体展布。构造规模不大,长231~667 m,宽2~6 m,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带内见构造角砾岩和擦痕,岩石较破碎,地表产状较陡,深部倾角变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下二叠统乌郞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 李鸿,周继兵,胡克亮,李永军,金朝. 新疆地质. 2011(04)
[2]新疆博乐地区下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J]. 潘明臣,于海峰,王福君,梁有为,丁伟,李艳,徐桂岩. 地质与资源. 2011(03)
[3]中国热液铀矿成矿理论体系[J]. 杜乐天. 铀矿地质. 2011(02)
本文编号:3287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8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