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双王金矿Ⅴ号角砾岩体找矿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8 09:45
双王金矿为一大型、易采易选的低品位金矿体,矿床直接赋存层位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矿体隐伏或侧伏于含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带中,依据角砾岩成因将其划分为构造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和气液引爆角砾岩三大类,本文通过分析Ⅴ号角砾岩体的特征、矿体赋存特点、矿化富集规律以及空间展布关系,矿体赋存在液压致裂角砾岩中,Ⅴ号角砾岩体具有向东侧伏的趋势,矿化与矿体厚度具有一定相关关系。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2020,(21)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矿体金品位等值线垂直纵投影图
为了研究V号角砾岩体金矿体厚度与金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11条勘探线上不同标高获得的样品的金品位、厚度采取加权平均,以金平均品位与金矿体厚度为纵坐标,勘探线为横坐标,作金平均品位与金矿体厚度曲线图。图上显示(图3),矿体品位与厚度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矿化较好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反而显示出负相关性;当矿化一般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呈现为正关性;当矿化较差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无相关。4 找矿潜力分析
区内出露的为泥盆纪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粉砂质泥岩和碳酸盐岩等,真厚度约3800m,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王家楞组(D1w)、古道岭组(D2g)、星红铺组(D3x)和九里坪组(D3j),其中星红铺组是主要赋矿层位,各组之间岩性变化差距较小,相互呈整合接触,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绢云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钠长板岩为主。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以西坝复式中酸性岩体为主,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可见多期活动的特征,据金勤海等人研究成果[2],该岩体第一期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第二期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13.5Ma、198.3Ma~202Ma,为印支期,早于双王金矿成矿时间。空间上受西坝复背斜轴部控制,侵位于王家楞组和古道岭组,北侧1km~5km为双王金矿含金角砾岩。此外,还可见少量燕山期岩脉,规模较小,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煌斑岩脉。北西向断层包括王家楞断层和修石崖断层,为地层边界断裂,并限制了双王金矿含金角砾岩的展布。北东向平移断层与矿床关系密切,为破矿构造,如F1、F2、F3和F4(图1),走向50°~70°,倾角近直立。F1、F2、F3具左行特征,断层东侧向北东移动、西侧向南西移动,位移较大,其中F3断层角砾岩体向北东推移了近700m。F4为张扭性断层,东盘向南向东滑动,使Ⅴ号角砾岩向东隐伏。区内次级褶皱也较发育,双王金矿床就位于复背斜北翼中。双王金矿床位于凤太盆地中的王家楞次级盆地,由5个大小不等的含金角砾岩组成(图1),沿红崖河王家楞-太白河王家庄展布,受限于钠化蚀变范围,角砾岩规模越大则蚀变范围越大。5个含金角砾岩沿北西方向带状断续分布,长11.5km,宽4m~500m,产状由西向东发生变化,西侧倾向200°~220°,倾角81°~87°;东侧倾向20°~40°,倾角50°~85°,整体上缓下陡,与地层小角度斜切。根据品位划分出KT2、KT6、KT5、KT7、KT9、KT8六个矿体,以KT5和KT8规模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太白南部西坝复式岩体的成因及其与双王金矿床的关系[J]. 金勤海,鞠党辰. 现代地质. 1990(04)
本文编号:3289330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2020,(21)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矿体金品位等值线垂直纵投影图
为了研究V号角砾岩体金矿体厚度与金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11条勘探线上不同标高获得的样品的金品位、厚度采取加权平均,以金平均品位与金矿体厚度为纵坐标,勘探线为横坐标,作金平均品位与金矿体厚度曲线图。图上显示(图3),矿体品位与厚度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矿化较好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反而显示出负相关性;当矿化一般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呈现为正关性;当矿化较差时,金品位与金矿体厚度无相关。4 找矿潜力分析
区内出露的为泥盆纪地层,岩性为浅海相粉砂质泥岩和碳酸盐岩等,真厚度约3800m,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王家楞组(D1w)、古道岭组(D2g)、星红铺组(D3x)和九里坪组(D3j),其中星红铺组是主要赋矿层位,各组之间岩性变化差距较小,相互呈整合接触,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绢云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钠长板岩为主。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以西坝复式中酸性岩体为主,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可见多期活动的特征,据金勤海等人研究成果[2],该岩体第一期石英二长闪长岩和第二期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13.5Ma、198.3Ma~202Ma,为印支期,早于双王金矿成矿时间。空间上受西坝复背斜轴部控制,侵位于王家楞组和古道岭组,北侧1km~5km为双王金矿含金角砾岩。此外,还可见少量燕山期岩脉,规模较小,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煌斑岩脉。北西向断层包括王家楞断层和修石崖断层,为地层边界断裂,并限制了双王金矿含金角砾岩的展布。北东向平移断层与矿床关系密切,为破矿构造,如F1、F2、F3和F4(图1),走向50°~70°,倾角近直立。F1、F2、F3具左行特征,断层东侧向北东移动、西侧向南西移动,位移较大,其中F3断层角砾岩体向北东推移了近700m。F4为张扭性断层,东盘向南向东滑动,使Ⅴ号角砾岩向东隐伏。区内次级褶皱也较发育,双王金矿床就位于复背斜北翼中。双王金矿床位于凤太盆地中的王家楞次级盆地,由5个大小不等的含金角砾岩组成(图1),沿红崖河王家楞-太白河王家庄展布,受限于钠化蚀变范围,角砾岩规模越大则蚀变范围越大。5个含金角砾岩沿北西方向带状断续分布,长11.5km,宽4m~500m,产状由西向东发生变化,西侧倾向200°~220°,倾角81°~87°;东侧倾向20°~40°,倾角50°~85°,整体上缓下陡,与地层小角度斜切。根据品位划分出KT2、KT6、KT5、KT7、KT9、KT8六个矿体,以KT5和KT8规模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太白南部西坝复式岩体的成因及其与双王金矿床的关系[J]. 金勤海,鞠党辰. 现代地质. 1990(04)
本文编号:3289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8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