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驱龙矿区流纹斑岩及英安流纹斑岩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22 16:37
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最为重要的矿床,矿区侵入岩较发育,但流纹斑岩及英安流纹斑岩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在野外及岩相学观察基础上,结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流纹斑岩年龄值为169.9±0.61 Ma,英安流纹斑岩年龄值分别为166.0±1.8 Ma及173.8±0.56 Ma,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年龄值为16.98±0.15 Ma。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认为流纹斑岩及英安流纹斑岩可能在早侏罗世即开始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侏罗世。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前人研究一致,皆为中新世。此外,驱龙矿区岩浆岩演化经历了早-晚侏罗世、中新世早期和中新世中期三个阶段,其中,中新世早期岩浆活动与成矿时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认为,驱龙矿区岩浆岩活动时间与新特提斯洋俯冲阶段及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汇聚过程中发生的岩浆作用阶段相对应。岩浆活动与成矿受到这两大构造活动事件的影响。
【文章来源】:贵州地质. 2020,37(02)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驱龙矿石的宏观组构特征
流纹斑岩15个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66~174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4),15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加权平均年龄为169.9±0.61 Ma(MSWD=2),该流纹斑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4.1.2 英安流纹斑岩
D6001-U-Pb14个有效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71~178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5),14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另外1个测点13的表面年龄较小,为121 Ma,该点可能为测试误差所致或者为随后的岩浆活动记录,为无效点,剔除该点后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3.8±0.56 Ma(MSWD=1.4);D6003-U-Pb15个有效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70~177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5),15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另外1个测点7的表面年龄较小,为155 Ma,为无效点(原因同D6001-U-Pb),剔除该点后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3.1±0.71 Ma(MSWD=3.4)。说明该英安流纹斑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4.1.3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J].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岩石学报. 2019(02)
[2]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分析的地质应用[J]. 杨甫,陈刚,张文龙,田雯,田涛,赵雪娇. 科技导报. 2016(18)
[3]西藏冈底斯东段驱龙—甲马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J]. 曾忠诚,刘德民,王明志,泽仁扎西,尼玛次仁,张若愚,陈宁,朱伟鹏. 地质论评. 2016(03)
[4]西藏冈底斯小斑岩体演化与成矿[J]. 郑有业,孙祥,郑海涛,张立雪,柯贤忠,郑磊,姚翔. 西北地质. 2012(04)
[5]大陆碰撞成矿作用:Ⅰ.冈底斯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J]. 侯增谦,郑远川,杨志明,杨竹森. 矿床地质. 2012(04)
[6]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金矿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刘云飞,杨志明,周平,杜等虎,曲焕春,许博. 矿床地质. 2012(S1)
[7]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证据[J]. 杨志明,侯增谦. 地质学报. 2009(12)
[8]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J]. 杨志明,侯增谦,宋玉财,李振清,夏代详,潘凤雏. 矿床地质. 2008(03)
[9]西藏驱龙铜矿西部斑岩与成矿关系的厘定:对矿床未来勘探方向的重要启示[J]. 杨志明,侯增谦,夏代详,宋玉财,李政. 矿床地质. 2008(01)
[10]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J]. 郑有业,多吉,王瑞江,程顺波,张刚阳,樊子珲,高顺宝,代芳华. 中国地质. 2007(02)
博士论文
[1]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D]. 秦志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3
[2]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三大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控岩控矿模型研究[D]. 张金树.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作用与矿床成因[D]. 杨志明.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297504
【文章来源】:贵州地质. 2020,37(02)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驱龙矿石的宏观组构特征
流纹斑岩15个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66~174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4),15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加权平均年龄为169.9±0.61 Ma(MSWD=2),该流纹斑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4.1.2 英安流纹斑岩
D6001-U-Pb14个有效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71~178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5),14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另外1个测点13的表面年龄较小,为121 Ma,该点可能为测试误差所致或者为随后的岩浆活动记录,为无效点,剔除该点后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3.8±0.56 Ma(MSWD=1.4);D6003-U-Pb15个有效测点年龄变化范围在170~177 Ma之间,由锆石U-Pb年龄协和图可见(图5),15个有效测点大致分布在一致曲线上,另外1个测点7的表面年龄较小,为155 Ma,为无效点(原因同D6001-U-Pb),剔除该点后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3.1±0.71 Ma(MSWD=3.4)。说明该英安流纹斑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4.1.3 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J]. 张泽明,丁慧霞,董昕,田作林. 岩石学报. 2019(02)
[2]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分析的地质应用[J]. 杨甫,陈刚,张文龙,田雯,田涛,赵雪娇. 科技导报. 2016(18)
[3]西藏冈底斯东段驱龙—甲马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J]. 曾忠诚,刘德民,王明志,泽仁扎西,尼玛次仁,张若愚,陈宁,朱伟鹏. 地质论评. 2016(03)
[4]西藏冈底斯小斑岩体演化与成矿[J]. 郑有业,孙祥,郑海涛,张立雪,柯贤忠,郑磊,姚翔. 西北地质. 2012(04)
[5]大陆碰撞成矿作用:Ⅰ.冈底斯新生代斑岩成矿系统[J]. 侯增谦,郑远川,杨志明,杨竹森. 矿床地质. 2012(04)
[6]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金矿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刘云飞,杨志明,周平,杜等虎,曲焕春,许博. 矿床地质. 2012(S1)
[7]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证据[J]. 杨志明,侯增谦. 地质学报. 2009(12)
[8]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J]. 杨志明,侯增谦,宋玉财,李振清,夏代详,潘凤雏. 矿床地质. 2008(03)
[9]西藏驱龙铜矿西部斑岩与成矿关系的厘定:对矿床未来勘探方向的重要启示[J]. 杨志明,侯增谦,夏代详,宋玉财,李政. 矿床地质. 2008(01)
[10]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J]. 郑有业,多吉,王瑞江,程顺波,张刚阳,樊子珲,高顺宝,代芳华. 中国地质. 2007(02)
博士论文
[1]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D]. 秦志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3
[2]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三大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控岩控矿模型研究[D]. 张金树.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作用与矿床成因[D]. 杨志明.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297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9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