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
发布时间:2021-07-31 19:4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银矿赋矿地层以泥盆系最多,其次是中元古界、石炭系等,按赋矿岩性则以碳酸盐岩最多,变质岩次之;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及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海相火山岩、陆相火山岩、侵入岩控制着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银矿产出。分析了我国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提出川西义敦岛弧带、川滇黔接壤地区和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大型、超大型银矿的重要找矿区,继续加强我国陆相火山岩型大型、超大型银矿的寻找和研究;重视在萤石矿床分布区、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及火山岩地区找银锰型矿床;充分利用银矿找钨、锡等其他矿种。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银矿分布与主要构造的耦合关系
(2)在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世界上在黑色岩系中曾先后找到了大型和特大型银矿床,如加拿大的麦根,沙利文、霍华兹山口和麦克阿瑟等。银在黑色岩系中的赋存状态,呈单质被碳质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或者呈独立矿物存在于岩石中,常见的有金银矿和银的硫盐矿物。我国新近发现的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就是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黑色碎屑岩中。此外,河南破山大型沉积-热液改造型银矿床也赋存在富碳质绢云石英片岩中;西藏扎西康大型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型(成因类型争议较大)银铅锌锑矿床赋矿围岩为下侏罗统日当组黑色板岩。我国南方的震旦系,湘、鄂、粤、桂、浙、滇、陕、豫等省的寒武系和泥盆系,广泛发育黑色页岩,并发现多处银矿化和银异常,如在湖南的资兴、宜章、衡东、桂阳地区、湘西的李梅等地区,都发现有银异常区和银矿化点(Bai Ge, after Zhao Yiming et al., 2004)。因此,在上述地区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银矿找矿前景十分可观。
我国银钨型矿床产区以南岭成矿带最具代表性,在赣南钨矿带,已有上犹焦里、井子坳、崇义赤坑、于都柳木坑等多个中型银钨多金属矿床。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也伴生有银,以上都产在高温热液脉状钨矿体外侧或附近,也有接触交代型钨银共生一体的工业矿床,如崇义宝山钨银矿,但银钨型矿床很少见有银和钨兼具很大规模的,多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华北地区也有钨银型矿床,如北京密云宁村圣水头金钨银矿床。因此,在上述地区,均要充分重视利用银矿来寻找深部可能存在的钨矿体。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宁国竹溪岭钨钼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钨钼银多金属矿床,但银只是中型规模,该矿床的发现,使得类似南岭地区的银钨型矿床有北扩的趋势。该矿床既有矽卡岩型矿体,也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钨钼矿体和银矿体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矿体(Xu Shengfa et al., 2018),不排除存在多期成矿的可能。矽卡岩型W、Mo矿体是主要矿体,分布于竹溪岭岩体的北、北西部接触带外侧,花岗闪长岩体与震旦系下统兰田组第三岩性段接触带的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石英硫化物脉型W、Mo矿体产于接触带外侧各时代地层及花岗闪长岩岩体中。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在走向、倾向上延伸较小,矿体产状复杂,变化无规律,往往呈陡倾产出。矿区银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带或层间破碎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岩体中的矽卡岩型W矿体以捕掳体的形式产出,表明该岩体并非成矿岩体,深部是否还有矿体值得探究。皖南竹溪岭矿床与南岭地区较常见的钨锡银共伴生矿床相比,是较为特殊的钨钼银共伴生矿床类型。该矿床的发现,对今后在皖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该矿床银钨共伴生成矿的特点则提示在今后找矿勘查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并利用浅部或者矿化分带的外带银矿体对深部可能存在的钨钼矿体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真真,秦克章,赵俊兴,李光明,苏仕强. 岩石学报. 2019(07)
[2]内蒙古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制约[J]. 江彪,武广,陈毓川,张通,刘文元,张彤,李雪娇. 地质学报. 2018(04)
[3]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J]. 刘瑞麟,武广,陈公正,李铁刚,江彪,武利文,章培春,张彤,陈毓川. 矿床地质. 2018(02)
[4]皖南宁国竹溪岭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生发,孔志岗,张宁,许红兵,金修勇,闫盼盼.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01)
[5]中国锰银伴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梁厚鹏,付勇,徐志刚,葛枝华,魏帅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2)
[6]河南老里湾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张国跃,黄诚,唐春,李俊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6)
[7]内蒙古花脑特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陈国峰,于秀斌,刘晓波. 现代矿业. 2016(09)
[8]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侏罗纪成矿的年代学证据及其找矿意义[J]. 欧阳荷根,李睿华,周振华. 地质学报. 2016(08)
[9]大兴安岭南段锡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J]. 王春女,王全明,于晓飞,韩振哲. 地质与勘探. 2016(02)
[10]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初探[J]. 江彪,陈毓川,王成辉,张大权,白鸽. 矿床地质. 2015(06)
博士论文
[1]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岩浆活动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D]. 王丰翔.中国地质大学 2017
[2]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超大型矿床[D]. 张洪培.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4072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银矿分布与主要构造的耦合关系
(2)在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世界上在黑色岩系中曾先后找到了大型和特大型银矿床,如加拿大的麦根,沙利文、霍华兹山口和麦克阿瑟等。银在黑色岩系中的赋存状态,呈单质被碳质物和黏土矿物吸附,或者呈独立矿物存在于岩石中,常见的有金银矿和银的硫盐矿物。我国新近发现的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就是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黑色碎屑岩中。此外,河南破山大型沉积-热液改造型银矿床也赋存在富碳质绢云石英片岩中;西藏扎西康大型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型(成因类型争议较大)银铅锌锑矿床赋矿围岩为下侏罗统日当组黑色板岩。我国南方的震旦系,湘、鄂、粤、桂、浙、滇、陕、豫等省的寒武系和泥盆系,广泛发育黑色页岩,并发现多处银矿化和银异常,如在湖南的资兴、宜章、衡东、桂阳地区、湘西的李梅等地区,都发现有银异常区和银矿化点(Bai Ge, after Zhao Yiming et al., 2004)。因此,在上述地区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的银矿找矿前景十分可观。
我国银钨型矿床产区以南岭成矿带最具代表性,在赣南钨矿带,已有上犹焦里、井子坳、崇义赤坑、于都柳木坑等多个中型银钨多金属矿床。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也伴生有银,以上都产在高温热液脉状钨矿体外侧或附近,也有接触交代型钨银共生一体的工业矿床,如崇义宝山钨银矿,但银钨型矿床很少见有银和钨兼具很大规模的,多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华北地区也有钨银型矿床,如北京密云宁村圣水头金钨银矿床。因此,在上述地区,均要充分重视利用银矿来寻找深部可能存在的钨矿体。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宁国竹溪岭钨钼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钨钼银多金属矿床,但银只是中型规模,该矿床的发现,使得类似南岭地区的银钨型矿床有北扩的趋势。该矿床既有矽卡岩型矿体,也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钨钼矿体和银矿体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矿体(Xu Shengfa et al., 2018),不排除存在多期成矿的可能。矽卡岩型W、Mo矿体是主要矿体,分布于竹溪岭岩体的北、北西部接触带外侧,花岗闪长岩体与震旦系下统兰田组第三岩性段接触带的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中。石英硫化物脉型W、Mo矿体产于接触带外侧各时代地层及花岗闪长岩岩体中。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在走向、倾向上延伸较小,矿体产状复杂,变化无规律,往往呈陡倾产出。矿区银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带或层间破碎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岩体中的矽卡岩型W矿体以捕掳体的形式产出,表明该岩体并非成矿岩体,深部是否还有矿体值得探究。皖南竹溪岭矿床与南岭地区较常见的钨锡银共伴生矿床相比,是较为特殊的钨钼银共伴生矿床类型。该矿床的发现,对今后在皖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该矿床银钨共伴生成矿的特点则提示在今后找矿勘查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并利用浅部或者矿化分带的外带银矿体对深部可能存在的钨钼矿体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锡-银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J]. 李真真,秦克章,赵俊兴,李光明,苏仕强. 岩石学报. 2019(07)
[2]内蒙古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制约[J]. 江彪,武广,陈毓川,张通,刘文元,张彤,李雪娇. 地质学报. 2018(04)
[3]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J]. 刘瑞麟,武广,陈公正,李铁刚,江彪,武利文,章培春,张彤,陈毓川. 矿床地质. 2018(02)
[4]皖南宁国竹溪岭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生发,孔志岗,张宁,许红兵,金修勇,闫盼盼.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01)
[5]中国锰银伴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梁厚鹏,付勇,徐志刚,葛枝华,魏帅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2)
[6]河南老里湾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张国跃,黄诚,唐春,李俊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6)
[7]内蒙古花脑特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陈国峰,于秀斌,刘晓波. 现代矿业. 2016(09)
[8]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侏罗纪成矿的年代学证据及其找矿意义[J]. 欧阳荷根,李睿华,周振华. 地质学报. 2016(08)
[9]大兴安岭南段锡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J]. 王春女,王全明,于晓飞,韩振哲. 地质与勘探. 2016(02)
[10]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初探[J]. 江彪,陈毓川,王成辉,张大权,白鸽. 矿床地质. 2015(06)
博士论文
[1]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岩浆活动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D]. 王丰翔.中国地质大学 2017
[2]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超大型矿床[D]. 张洪培.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4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1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