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白露山岩管地质特征及与金刚石成因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7 19:34
近年来,在开展苏北原生金刚石找矿时,从白露山岩管中选获了2颗大颗粒金刚石,粒径均大于1mm,分别属ⅠaB型和ⅠaA型,这是苏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颗粒原生金刚石。本文在对白露山岩管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以及金刚石特征等描述基础上,对岩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岩管与金刚石的关系。结果表明:白露山岩管的形态反映了裂隙-中心式喷发的隐爆火山岩岩管的特征,其主体岩性为橄榄玄武岩,角砾成分包括橄榄玄武岩、灰岩、凝灰质、闪斜煌岩和片麻岩等。橄榄玄武岩总体具有高镁、低铝、低钛的特点,整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高场强元素和HREE略亏损,与洋岛玄武岩(OIB)较为接近,但存在与岛弧玄武岩(IAB)相似的强烈Nb负异常特征。其形成于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背景下,起源于深约75~100 km的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在石榴子石稳定域由角闪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经2%~5%的部分熔融而来。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然后在板内快速拉张的环境下,橄榄玄武岩浆沿构造薄弱地带侵入至地壳浅部隐爆形成,且在上升过程中捕获了大量的围岩角...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徐州地区区域构造简图及采样位置图
江苏地质五队在开展苏北金刚石找矿时,从白露山岩管中选获了2颗大颗粒金刚石,分别呈微黄色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浅蓝绿色曲面菱形十二面体,粒径分别为1.18 mm,0.95 mm、1.27 mm,0.93 mm,均属-1+0.5 mm粒级,其中1颗含石墨包体;表面可见明显解理,并且在晶体一面出现宽窄疏密不等的沟槽状复合表面,另一面可见细小密集鳞片状丘,晶面熔蚀现象较强,颗粒均呈浑圆状(图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分别属于ⅠaB型(1175cm-1和1364cm-1)、ⅠaA型(1282cm-1)金刚石。图3 白露山岩管中的金刚石显微镜下照片
白露山岩管中的金刚石显微镜下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克拉通中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性质:来自狐偃山科头钾质正长岩年代学、同位素的限制[J]. 张乔,周俊林,李玉宏,陈高潮,张慧婷. 地质学报. 2020(03)
[2]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记录古太平洋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J]. 徐峥,郑永飞. 地球科学. 2019(12)
[3]桂北融水地区钾镁煌斑岩Ar-Ar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林木森,彭松柏,吴长锋,王新宇,吴祥珂. 地质学报. 2019(08)
[4]金刚石分类、组成特征以及我国金刚石研究展望[J]. 连东洋,杨经绥,刘飞,吴魏伟. 地球科学. 2019(10)
[5]安徽栏杆地区橄榄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刚石成矿的关系[J]. 蔡逸涛,陈国光,张洁,董钟斗,周世文.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04)
[6]山东蒙阴金刚石多晶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及其成因意义[J]. 杨志军,梁榕,曾祥清,葛铁燕,艾群,郑云龙,彭明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6)
[7]地幔的窗口:金刚石[J]. 路凤香. 自然杂志. 2011(03)
[8]锆石成因矿物学与锆石微区定年综述[J]. 李长民.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03)
[9]徐淮地区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的年代学和Pb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源区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制约[J]. 杨德彬,许文良,裴福萍,王清海,高山. 岩石学报. 2008(08)
[10]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J]. 嵇少丞,王茜,许志琴. 地质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华北中部造山带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成因[D]. 徐荣.中国地质大学 2018
[2]中国东部苏北—合肥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D]. 王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鲁西地区早白垩世煌斑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D]. 杨浩田.吉林大学 2018
[2]徐州地区晚元古代辉绿岩墙岩石成因的初步研究[D]. 贺世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
本文编号:3328403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徐州地区区域构造简图及采样位置图
江苏地质五队在开展苏北金刚石找矿时,从白露山岩管中选获了2颗大颗粒金刚石,分别呈微黄色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浅蓝绿色曲面菱形十二面体,粒径分别为1.18 mm,0.95 mm、1.27 mm,0.93 mm,均属-1+0.5 mm粒级,其中1颗含石墨包体;表面可见明显解理,并且在晶体一面出现宽窄疏密不等的沟槽状复合表面,另一面可见细小密集鳞片状丘,晶面熔蚀现象较强,颗粒均呈浑圆状(图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分别属于ⅠaB型(1175cm-1和1364cm-1)、ⅠaA型(1282cm-1)金刚石。图3 白露山岩管中的金刚石显微镜下照片
白露山岩管中的金刚石显微镜下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克拉通中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性质:来自狐偃山科头钾质正长岩年代学、同位素的限制[J]. 张乔,周俊林,李玉宏,陈高潮,张慧婷. 地质学报. 2020(03)
[2]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记录古太平洋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J]. 徐峥,郑永飞. 地球科学. 2019(12)
[3]桂北融水地区钾镁煌斑岩Ar-Ar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林木森,彭松柏,吴长锋,王新宇,吴祥珂. 地质学报. 2019(08)
[4]金刚石分类、组成特征以及我国金刚石研究展望[J]. 连东洋,杨经绥,刘飞,吴魏伟. 地球科学. 2019(10)
[5]安徽栏杆地区橄榄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刚石成矿的关系[J]. 蔡逸涛,陈国光,张洁,董钟斗,周世文.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04)
[6]山东蒙阴金刚石多晶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及其成因意义[J]. 杨志军,梁榕,曾祥清,葛铁燕,艾群,郑云龙,彭明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6)
[7]地幔的窗口:金刚石[J]. 路凤香. 自然杂志. 2011(03)
[8]锆石成因矿物学与锆石微区定年综述[J]. 李长民.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03)
[9]徐淮地区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的年代学和Pb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源区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的制约[J]. 杨德彬,许文良,裴福萍,王清海,高山. 岩石学报. 2008(08)
[10]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J]. 嵇少丞,王茜,许志琴. 地质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华北中部造山带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成因[D]. 徐荣.中国地质大学 2018
[2]中国东部苏北—合肥新生代大陆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D]. 王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鲁西地区早白垩世煌斑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D]. 杨浩田.吉林大学 2018
[2]徐州地区晚元古代辉绿岩墙岩石成因的初步研究[D]. 贺世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
本文编号:3328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2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