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有机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15 10:55
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为下泥盆统上伦组,有机质发育。采用岩矿石光薄片显微鉴定、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赋矿地层及典型矿石的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对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中存在原生有机质和运移有机质,有机碳含量与铅锌矿化呈正相关关系;∑C21-/∑C22+平均为0.544、(nC21+nC22)/(nC28+nC29)平均为1.381、规则甾烷/17α(H)-藿烷平均为0.325,认为赋矿地层有机质以陆相生物为主,少量来自海相菌藻类水生生物输入;OEP和CPI平均值均接近于1、 Pr/C17和Ph/C18平均值下降、 Ts/Tm值均大于1、 C32二升藿烷的22S/(22S+22R)在0.553~0.604、βα-莫烷/αβ-藿烷在0.141~0.247、规则甾烷5α-C29 20S/(20R+2...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4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中有机质宏观与显微岩相学照片
表1 样品有机碳、 总硫、 氯仿沥青“A”及Pb、 Zn含量Table 1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total sulfur, chloroform bitumen “A” and Pb,Zn of the samples 样号 岩性特征 Corg/% 总S/% 氯仿沥青“A”/10-6 Pb/10-6 Zn/10-6 P-2 铅锌矿石 0.15 >10 10.79 >10 000 >10 000 P-3 炭质矿化白云岩 0.69 2.98 4.33 755 2 850 P-4 铅锌矿石 0.33 10.8 3.48 >10 000 >10 000 P-18 矿化白云岩 <0.02 1.19 10.58 436 1 800 P-22 含炭矿化白云岩 0.23 1.08 2.59 2 000 8 600 P-24 铅锌矿石 0.09 7.6 0.39 >10 000 >10 000 P-25 矿化白云岩 0.08 4.43 0.68 378 667 P-27 铅锌矿石 0.22 13.00 2.22 9 200 >10 000 P-29 白云岩 0.11 1.08 1.03 62.4 68 P-31 白云岩 0.10 1.55 2.37 26.4 16 注: Pb、Zn含量及P-2、P-18的有机碳、总硫含量分析单位为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其他项目的分析单位为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中心。2.2.3 饱和烃色质分析
图3 矿石(P-2、 4)中生物标志化合物质量色谱图样品Ts/Tm值在1.149~4.260, 平均为1.741; C32二升藿烷的22S/(22R+22S)值在0.553~0.604, 平均为0.576; βα-莫烷/αβ-藿烷值在0.141~0.247, 平均为0.197; 伽马蜡烷/αβ-藿烷值在0.151~0.215, 平均为0.184; 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值在0.040~0.090, 平均为0.064; 规则甾烷的5α-C29 20S/(20R+20S)值在0.324~0.488, 平均为0.442; 规则甾烷的5α-C29 Rββ/(Rαα+Rββ) 值在0.351~0.532, 平均为0.460; 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在0.175~0.545, 平均为0.254; 规则甾烷/17α(H)-藿烷值在0.264~0.537, 平均为0.325(表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钦杭成矿带南段盘龙铅锌矿成矿体系环境分析——来自矿石组构的限定[J]. 徐述腾,周永章,郑义,牛佳,梁志鹏,虞鹏鹏,李兴远. 地质与勘探. 2018(04)
[2]桂中盘龙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钦杭成矿带热水喷流-改造成矿作用的指示[J]. 牛佳,郑义,周永章,郭晓昱. 岩石学报. 2017(03)
[3]广西朋村-盘龙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 梁国宝,胡明安,杨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3)
[4]层控同生角砾岩控制的大型铅锌矿床——广西盘龙铅锌矿床成因新认识[J]. 汪劲草,汤静如,曾南石,汪健,陈磊,孔凡全,李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4(04)
[5]广西武宣县盘龙铅锌矿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 薛静,戴塔根,付松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02)
[6]松辽盆地东岭区块烃源岩饱和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朱战军,崔鸣,张志琳,金晓辉,林壬子.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4)
[7]深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热点[J]. 夏建新,李畅,马彦芳. 地质力学学报. 2007(02)
[8]3β-烷基甾烷在中国古近系陆相沉积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王广利,张林晔,王铁冠. 科学通报. 2006(12)
[9]粤北凡口超大型铅锌矿有机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 苏晶文,胡凯,李贶. 高校地质学报. 2005(01)
[10]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J]. 张文淮,张志坚,伍刚. 地学前缘. 1996(04)
博士论文
[1]陇东西峰地区三叠系油源、成烃母质及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D]. 吉利民.中国地质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广西大瑶山西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D]. 张善明.中国地质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44412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0,4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盘龙铅锌矿床赋矿地层中有机质宏观与显微岩相学照片
表1 样品有机碳、 总硫、 氯仿沥青“A”及Pb、 Zn含量Table 1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total sulfur, chloroform bitumen “A” and Pb,Zn of the samples 样号 岩性特征 Corg/% 总S/% 氯仿沥青“A”/10-6 Pb/10-6 Zn/10-6 P-2 铅锌矿石 0.15 >10 10.79 >10 000 >10 000 P-3 炭质矿化白云岩 0.69 2.98 4.33 755 2 850 P-4 铅锌矿石 0.33 10.8 3.48 >10 000 >10 000 P-18 矿化白云岩 <0.02 1.19 10.58 436 1 800 P-22 含炭矿化白云岩 0.23 1.08 2.59 2 000 8 600 P-24 铅锌矿石 0.09 7.6 0.39 >10 000 >10 000 P-25 矿化白云岩 0.08 4.43 0.68 378 667 P-27 铅锌矿石 0.22 13.00 2.22 9 200 >10 000 P-29 白云岩 0.11 1.08 1.03 62.4 68 P-31 白云岩 0.10 1.55 2.37 26.4 16 注: Pb、Zn含量及P-2、P-18的有机碳、总硫含量分析单位为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其他项目的分析单位为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中心。2.2.3 饱和烃色质分析
图3 矿石(P-2、 4)中生物标志化合物质量色谱图样品Ts/Tm值在1.149~4.260, 平均为1.741; C32二升藿烷的22S/(22R+22S)值在0.553~0.604, 平均为0.576; βα-莫烷/αβ-藿烷值在0.141~0.247, 平均为0.197; 伽马蜡烷/αβ-藿烷值在0.151~0.215, 平均为0.184; 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值在0.040~0.090, 平均为0.064; 规则甾烷的5α-C29 20S/(20R+20S)值在0.324~0.488, 平均为0.442; 规则甾烷的5α-C29 Rββ/(Rαα+Rββ) 值在0.351~0.532, 平均为0.460; 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在0.175~0.545, 平均为0.254; 规则甾烷/17α(H)-藿烷值在0.264~0.537, 平均为0.325(表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钦杭成矿带南段盘龙铅锌矿成矿体系环境分析——来自矿石组构的限定[J]. 徐述腾,周永章,郑义,牛佳,梁志鹏,虞鹏鹏,李兴远. 地质与勘探. 2018(04)
[2]桂中盘龙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钦杭成矿带热水喷流-改造成矿作用的指示[J]. 牛佳,郑义,周永章,郭晓昱. 岩石学报. 2017(03)
[3]广西朋村-盘龙铅锌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 梁国宝,胡明安,杨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3)
[4]层控同生角砾岩控制的大型铅锌矿床——广西盘龙铅锌矿床成因新认识[J]. 汪劲草,汤静如,曾南石,汪健,陈磊,孔凡全,李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4(04)
[5]广西武宣县盘龙铅锌矿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 薛静,戴塔根,付松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02)
[6]松辽盆地东岭区块烃源岩饱和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朱战军,崔鸣,张志琳,金晓辉,林壬子.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4)
[7]深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热点[J]. 夏建新,李畅,马彦芳. 地质力学学报. 2007(02)
[8]3β-烷基甾烷在中国古近系陆相沉积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王广利,张林晔,王铁冠. 科学通报. 2006(12)
[9]粤北凡口超大型铅锌矿有机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J]. 苏晶文,胡凯,李贶. 高校地质学报. 2005(01)
[10]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J]. 张文淮,张志坚,伍刚. 地学前缘. 1996(04)
博士论文
[1]陇东西峰地区三叠系油源、成烃母质及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D]. 吉利民.中国地质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广西大瑶山西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D]. 张善明.中国地质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4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4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