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甘肃省周寨南勘查区岩煤层对比

发布时间:2021-08-20 09:35
  周寨南勘查区构造中等偏复杂,见煤层数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非常困难。通过分析该区煤层赋存特征,解决煤层发育部位和对比框架后,确定煤4层底板油页岩和煤5组底板灰褐色砂质泥岩中可见似鲕状结构作为标志层,运用地震时间剖面中发育3组反射波、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图中煤层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资料,对该区岩煤层进行精细对比,确定了可采煤层空间位置。结果表明,主要可采煤层煤3组、煤5组煤层地震反射波明显,标志层明显,为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地质勘查成果为该区进行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陕西煤炭. 2020,39(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甘肃省周寨南勘查区岩煤层对比


油页岩标志层

波形,反射波,人工合成,时间剖面


反射波划分: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本次获得的地震时间剖面,由浅至深,全区主要发育3组反射波。第1组为新生界底界面形成的反射波(Tn波),全区大部分地段可连续追踪,可追踪对比;第2组为白垩系底界面形成的反射波(Tk波),全区能量强、连续性好,全区大部分地段可连续追踪;第3组为主要可采煤层煤3组、煤4组、煤5组与围岩之间存在的波阻抗界面产生的T3、T4、T5波,如图2所示;全区大部分地段可连续追踪。以上3组反射波在宏观上具有能量强(或较强)、同相轴连续性好(或较好)的特征,通常,地震反射波地质属性的标定采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T3波组:煤3组与围岩形成的反射波,位于630~650 ms左右,表现为能量强,连续性较好,分布范围广,波形稳定突出,可以在全区连续对比追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陇东煤田罗川勘查区煤层分布特征及成煤模式[J]. 张革胜,师国辉,闫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9(09)
[2]正宁县罗川东部煤炭资源分布特征研究[J]. 吕福林.  地下水. 2019(02)
[3]甘肃省泾川县高平勘查区煤炭聚集规律浅析[J]. 李跟银,曹学明.  煤. 2016(09)
[4]宁县付家山延安组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分析[J]. 王德祖,王君,刘娜.  煤. 2016(05)
[5]宁县中部矿区岩煤层对比研究[J]. 曹大文,蒲丽君.  煤. 2014(12)
[6]煤炭地质勘查中煤层综合对比方法研究——以永陇矿区老爷岭普查区为例[J]. 吴艳,贾建称,杜志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12(02)
[7]东胜煤田北部延安组沉积体系及聚煤特征[J]. 黄晓丽,梁官考,马飞宙,雷尚武.  中国煤炭地质. 2011(07)
[8]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对比及聚煤规律研究[J]. 苏时才,王海清.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06)



本文编号:3353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53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