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分类与模板的三维数字采矿工程制图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00: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三维可视化、三维建模、云数据处理及数据索引等技术,推动传统的矿山开采,使采矿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工程分布清晰明了,同时为岩性、地质品位等信息的属性模型提供了多尺度的描述方法。技术人员可以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对采矿的整体业务环节(勘探、掘进、采矿、尾矿处理等)进行设计和分析。工程制图是数字采矿的重要环节,其成果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师交流的工程图件。如何准确、高效地生成表达地质体范围、工程分布及设计成果的工程图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阐述了工程制图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了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分析了数字采矿的三维模型表达、建模理论及数据结构检索编码;对表面模型空间布尔运算、投影算法及块段模型的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多级网格的空间模型投影轮廓线生成方法。通过对矿山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工程分类,并采用XML保存不同工程类(如巷道、硐室、矿体)的成图模式,提出基于要素分类与模板机制的工程制图方法。对矿山各种图件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出了制图系统的逻辑框架,基于VS2013和采用平台及插件的方式,完成了工程制图...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launay三角网
8法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层状矿体。(3)轮廓线建模通过多次勘探获取大量的勘探数据,将勘探点的见矿点连接生成一系列的剖面轮廓线,该轮廓线表达的是矿体的外围空间位置,对生成的轮廓线进行三角剖分处理,生成矿体的表面三角网格模型,如图2-2、2-3所示。这种方法能够处理任意形态的矿体,且生成的表面模型精确度高,表达效果好,目前已成为了主流的表面模型构建方法。图2-2通过勘探点生成的矿体空间轮廓线图2-3通过空间轮廓线生成的矿体表面模型(4)混合建模在采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需要考虑三维模型的空间构造、边界形态,但在编制计划、采量的估算时,实体模型的内部属性才是主要关注的数据。因此一些建模方式通过两种或以上的数据格式来建立三维模型,使得模型不仅可以表现空间形态,同时还能对内部的属性进行存储,目前使用较多的有TIN+Octree模型[17]、TEN+Octree模型[18]。但这样的方法在虽然能兼具表达空间与属性的特
8法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层状矿体。(3)轮廓线建模通过多次勘探获取大量的勘探数据,将勘探点的见矿点连接生成一系列的剖面轮廓线,该轮廓线表达的是矿体的外围空间位置,对生成的轮廓线进行三角剖分处理,生成矿体的表面三角网格模型,如图2-2、2-3所示。这种方法能够处理任意形态的矿体,且生成的表面模型精确度高,表达效果好,目前已成为了主流的表面模型构建方法。图2-2通过勘探点生成的矿体空间轮廓线图2-3通过空间轮廓线生成的矿体表面模型(4)混合建模在采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需要考虑三维模型的空间构造、边界形态,但在编制计划、采量的估算时,实体模型的内部属性才是主要关注的数据。因此一些建模方式通过两种或以上的数据格式来建立三维模型,使得模型不仅可以表现空间形态,同时还能对内部的属性进行存储,目前使用较多的有TIN+Octree模型[17]、TEN+Octree模型[18]。但这样的方法在虽然能兼具表达空间与属性的特
本文编号:3354491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launay三角网
8法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层状矿体。(3)轮廓线建模通过多次勘探获取大量的勘探数据,将勘探点的见矿点连接生成一系列的剖面轮廓线,该轮廓线表达的是矿体的外围空间位置,对生成的轮廓线进行三角剖分处理,生成矿体的表面三角网格模型,如图2-2、2-3所示。这种方法能够处理任意形态的矿体,且生成的表面模型精确度高,表达效果好,目前已成为了主流的表面模型构建方法。图2-2通过勘探点生成的矿体空间轮廓线图2-3通过空间轮廓线生成的矿体表面模型(4)混合建模在采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需要考虑三维模型的空间构造、边界形态,但在编制计划、采量的估算时,实体模型的内部属性才是主要关注的数据。因此一些建模方式通过两种或以上的数据格式来建立三维模型,使得模型不仅可以表现空间形态,同时还能对内部的属性进行存储,目前使用较多的有TIN+Octree模型[17]、TEN+Octree模型[18]。但这样的方法在虽然能兼具表达空间与属性的特
8法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层状矿体。(3)轮廓线建模通过多次勘探获取大量的勘探数据,将勘探点的见矿点连接生成一系列的剖面轮廓线,该轮廓线表达的是矿体的外围空间位置,对生成的轮廓线进行三角剖分处理,生成矿体的表面三角网格模型,如图2-2、2-3所示。这种方法能够处理任意形态的矿体,且生成的表面模型精确度高,表达效果好,目前已成为了主流的表面模型构建方法。图2-2通过勘探点生成的矿体空间轮廓线图2-3通过空间轮廓线生成的矿体表面模型(4)混合建模在采矿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需要考虑三维模型的空间构造、边界形态,但在编制计划、采量的估算时,实体模型的内部属性才是主要关注的数据。因此一些建模方式通过两种或以上的数据格式来建立三维模型,使得模型不仅可以表现空间形态,同时还能对内部的属性进行存储,目前使用较多的有TIN+Octree模型[17]、TEN+Octree模型[18]。但这样的方法在虽然能兼具表达空间与属性的特
本文编号:3354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5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