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山西轩岗矿区南沟煤矿煤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21 13:27
  本文以宁武煤田轩岗矿区南沟煤矿主采煤层为研究对象,对煤中元素的含量特征、赋存状态、富集机理进行探讨。使用偏光显微镜观测显微煤岩组分,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定煤及矸石中常量元素含量,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煤中矿物组成、使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X)观察矿物形态特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煤及矸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使用逐级化学提取(SCEP)测定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显微煤岩组分分析表明2#PP和5#PP煤显微煤岩组分均以镜质体为主,且凝胶化程度较高,煤层形成于还原性较强的环境中,煤相特征分析表明南沟煤矿2#PP和5#PP煤形成于低位泥炭沼泽中。2#PP和5#PP煤中矿物均以粘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方解石为后生矿物,由煤中裂隙或空隙的循环水中沉淀形成...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轩岗矿区南沟煤矿煤地球化学特征


南沟2#煤镜质组,油浸反射光(500×)

油浸,煤镜质组,反射光,团块镜质体


20胶质镜质体油浸反射光团块镜质体油浸反射光图 4-2 南沟 5P#P煤镜质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2 Nangou 5P#Pcoal vitrinite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油浸,反射光,惰质组,粗粒体


21粗粒体油浸反射光菌类体油浸反射光图 4-3 南沟 2P#P煤惰质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3 Nangou 2P#Pcoal inertia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克拉通中部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纪构造变形与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启动[J]. 陈宣华,李江瑜,董树文,施炜,白彦飞,张义平,丁伟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3)
[2]宁武煤田北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J]. 范二平,杨智文,高宇平,程岳宏,赵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4)
[3]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邵龙义,王学天,鲁静,王东东,侯海海.  沉积学报. 2017(05)
[4]梅山矿区不同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赋存特征[J]. 胡小娟,黄懿,涂玮,邹勇军,米振华.  煤炭工程. 2016(11)
[5]黔西南盘县火烧铺和金佳矿区晚二叠世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J]. 秦身钧,高康,王金喜,李彦恒,陆青锋.  煤炭学报. 2016(06)
[6]宁武盆地构造演化及页岩气成藏[J]. 胡璐宇,朱炎铭,周晓刚.  断块油气田. 2016(03)
[7]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J].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闫德宇,许启鲁,滕娟.  地学前缘. 2016(03)
[8]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闫德宇,许启鲁,滕娟.  煤炭学报. 2015(12)
[9]山西平朔矿区9#煤中锂的富集机理及物源研究[J]. 刘帮军,林明月.  煤炭技术. 2015(08)
[10]内蒙古唐公塔煤矿6号煤层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研究[J]. 袁月,李彦恒.  煤炭与化工. 2015(03)

博士论文
[1]华北中北部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沉积与构造作用的关系研究[D]. 周瑞.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煤中锂富集的沉积控制[D]. 王金喜.中国矿业大学 2019
[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煤与暗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杨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4]陕北侏罗纪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及迁移规律研究[D]. 王华.西安科技大学 2017
[5]吕梁山及邻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D]. 李建星.西北大学 2009
[6]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赋存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试验研究[D]. 白向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3

硕士论文
[1]大同矿区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 秦可敏.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胡家河矿富惰质组煤的成煤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D]. 张佳为.河北工程大学 2018
[3]准格尔煤田小鱼沟煤矿6#煤层伴生元素研究[D]. 张艳忠.河北工程大学 2015
[4]宁武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D]. 周晓刚.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5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5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