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二维地震勘探在大庆长垣南端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3 06:49
  大庆长垣南端砂岩型铀矿勘查项目前期利用油田钻孔资料发现了众多零散的工业孔,并钻探证实。为了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开展了地震勘探。针对工作区地层埋深特点选择了合理的采集参数,利用地震成果并结合测井数据,统一了工作区的层位划分,圈定了砂体,进而推断出古河道,解决了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储层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地震勘探可作为砂岩型铀矿勘查寻找有利储层的主要方法手段。 

【文章来源】:物探与化探. 2020,44(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二维地震勘探在大庆长垣南端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图1松辽盆地北部构造单元区划图(擴文献[3;[现_)??Fig.l?Structural?unit?zoning?map?of?northern?Songliao??Basin(?adapted?from?reference[3])??

剖面图,古河道,剖面,振幅


-1326????物漏与化禪??44眷:??2.3四方台组砂体的地震波场识别标志??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画定砂体的主要依据有s#??岩与泥岩具有明显波阻抗羞^,寒地震部面上有较??强振幅的反射波组出现;砂体在空间上分布有限,不??具有区域性连续地鴦反射;在两端表现为遂渐变薄??尖厌,中间有穿插现象;振幅强弱变化与砂岩的成??分、粒度、胶结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图5)4逋常,??河床砂体的反射振幅、频率,相位、连渎性等特征不??稳定:;滨浅湖相沉积砂体的地震特征参数相对獐定;??深湖相沉积砂体为強振幅、相位瀋晰、连续性好、特??征卷定,以席状地震相为主。??2.4推断古河道??基于河道砂体在地震懷面上表现出来的下切等??特征(围6),将相邻测钱上的砂体按下切深度分类??CDP??CDP??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10?330?350?370?390?4i〇?430?450?470?490?510?530?550??图6古河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下切特征(盧:魯虚■枢部分)??Fig.6?Undercutting?characteristics?of?ancient?river?channel?on?seismic?profile?(blue?dotted?part)??

平面图,反射波,等值线,底板


6期??梁建刚等:二维地震勘探在大庆长垣南端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1325????图3?层反射波I时间等值线平面??Fig.3?T0?contour?map?of?reflection?wave?in?layer?T03??通过时深转换,编制完成tm层反射波底板等高??裁构造圈,见興4,其中等值线距为20?m。??由图初步分析可见,^层深度的起伏变化及展??布特征与其时间构造基本一致,中部发育较宽缓的??褶曲和鼻状构造。整体表现为西翼陡东翼缓勝背斜??构造,纖__,约5。 ̄?7。,东_纖4、约1〇???2。;工区东南部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倾角??较小,讀H26。??纖麵麵??日■输她廉有_??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勘探方法在薄覆盖层区城市活断裂探测中的应用[J]. 马董伟.  物探与化探. 2019(05)
[2]综合物探方法在广西柳州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J]. 吴教兵,高鹏飞,陆俊宏,黎峻良,蒙南忠,潘黎黎.  地质与勘探. 2019(04)
[3]利用油气勘探资料勘查铀矿的几点认识:以松辽盆地北部铀矿勘探为例[J]. 胡霞,吕建才,胡英,钟延秋,谷社峰.  世界地质. 2019(02)
[4]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J]. 吴曲波,曹成寅,李子伟.  物探与化探. 2018(06)
[5]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工业铀矿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 汤超,金若时,谷社峰,李建国,钟延秋,苗培森,司马献章,魏佳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01)
[6]松辽盆地北部古恰地区含铀岩系四方台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J]. 刘华健,金若时,肖鹏,汤超,徐增连,李建国,王铁军,陈路路,魏佳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01)
[7]砂岩型铀矿波阻抗反演砂体识别技术研究[J]. 李子伟,吴曲波,曹成寅.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7(04)
[8]松辽盆地北部含铀岩系沉积物源及铀源分析研究进展[J]. 刘华健,金若时,李建国,徐增连,王铁军,奥琮,汤超,魏佳林.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7(04)
[9]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J]. 吴曲波,李子伟,潘自强,曹成寅,乔宝平.  物探与化探. 2017(04)
[10]地震方法在城市浅覆盖区活断层调查中的应用[J]. 徐建宇.  物探与化探. 2016(06)



本文编号:3452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452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