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黔东松桃超大型锰矿床道坨-高地-李家湾与西溪堡中心相喷溢差异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25 18:30
  "内生外成"的含烃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成矿理论和找矿预测方法指导的黔东地区锰矿勘查取得巨大成果,相继发现一系列的超大型锰矿床。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两个全隐伏超大型锰矿床道坨—高地—李家湾与西溪堡在相同成矿背景下中心相特征差异明显。道坨—高地—李家湾超大型锰矿床中心相广泛发育气泡状构造,而西溪堡超大型锰矿床通过四个矿区的勘查成果未发育这一构造特征。通过勘查资料对比分析,道坨—高地—李家湾矿床中心相气泡状构造位于最底部矿层之上,先经过一定阶段喷溢成矿后在"高密度喷溢"影响出现气泡状构造的富锰矿石,Mn品位变化幅度较大;西溪堡矿床Mn品位在成矿的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喷溢的过程中相对"平稳"无高密度的锰质气液而在中心相带无气泡状构造。说明该区域锰矿床含烃气液喷溢细节可能存在差异。 

【文章来源】:西部探矿工程. 2020,32(09)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黔东松桃超大型锰矿床道坨-高地-李家湾与西溪堡中心相喷溢差异的探讨


黔东地区南华系地层出露地质简图(据贵州省地矿局覃永军略有修改)

照片,高地,矿石,照片


5 探讨收集两个超大型锰矿床勘查资料,选取代表盆地中心相短轴方向的两条剖面(图3),道坨—高地—李家湾矿床最底层矿体为块状菱锰矿,气泡状菱锰矿主要位于整个矿体的中下部,一般不与底板直接接触。以两个盆地中心相典型钻孔品位—孔深数值分析,西溪堡矿床Mn品位多低于20%。而道坨—高地—李家湾锰矿床气泡状构造的Mn品位高于23%,最高可达33.11%(高地ZK005)。其它中心相钻孔整体呈类似规律,西溪堡矿床品位低但较为平稳,而道坨—高地—李家湾矿床受气泡状构造影响锰品位较高,品位的变化幅度较大(图4)。

对比图,含锰岩系,高地,对比图


含烃气液喷溢沉积构造是分布在含锰岩系底部的菱锰矿体、上下炭质页岩之间的特有构造,在断陷拉张的过程中深部幔源富锰含烃气液上涌形成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构造、地劈构造、渗漏管构造和软变形纹理等构造。就目前而言,气泡状构造菱锰矿主要成为盆地中心相的典型标志[5]。道坨—高地—李家湾矿床最底部的矿层并未出现气泡状构造,最底层矿层Mn品位与西溪堡矿床相比较差异不大,说明在开始喷溢时二者并无较大差别,随着喷溢与成锰作用的持续,道坨—高地—李家湾矿床受高密度的富锰含烃气液集聚上涌在中心相带形成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构造,高密度的富锰气液同样影响夹气泡状构造的块状矿石,品位也随之升高。而西溪堡矿床整个喷溢过程中,含锰气液较为平稳,锰质输出较为均匀,因此在中心相只出现了一定量的凝灰岩而并未形成高品位的气泡状构造。图4 西溪堡中心相钻孔(ZK614)与道坨—高地—李家湾中心相钻孔(ZK005)孔深—品位对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黔渝毗邻区南华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盆地演化[J]. 邹光均,黄建中,凌跃新,谭仕敏,曹创华,黄革非,文春华.  地球学报. 2020(02)
[2]贵州松桃大屋锰矿床主要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J]. 张平壹,张遂,袁良军,张仁彪,余万泽,郑超.  贵州地质. 2018(04)
[3]贵州松桃高地特大型富锰矿床主要地质特征[J]. 袁良军,周琦,姚希财,谢小峰,杜远生,张遂,潘文,谢兴友,王萍,徐源.  贵州地质. 2018(04)
[4]贵州铜仁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页岩型菱锰矿碳、氧同位素特征及锰矿成矿作用[J]. 瞿永泽,徐林刚,毛景文,潘文,占朋才,安正泽.  矿床地质. 2018(01)
[5]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找矿模型——以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为例[J]. 周琦,杜远生,袁良军,张遂,杨炳南,潘文,余文超,王萍,徐源,齐靓,刘雨,覃永军,谢小峰.  地质学报. 2017(10)
[6]黔东松桃南华系大塘坡组锰矿层物源:来自Sr同位素的证据[J]. 余文超,杜远生,周琦,彭头平,王萍,袁良军,徐源,潘文,谢小峰,齐靓.  地球科学. 2016(07)
[7]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武陵裂谷盆地结构及其对锰矿的控制作用[J]. 周琦,杜远生,袁良军,张遂,余文超,杨胜堂,刘雨.  地球科学. 2016(02)
[8]黔东松桃西溪堡南华系大塘坡组超大型锰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J]. 张遂,周琦,张平壹,沈红钱,杜远生.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6)
[9]黔东南华纪铁丝坳期-大塘坡期古气候的演变:来自CIA的证据[J]. 齐靓,余文超,杜远生,周琦,郭华,王佳武,王萍,徐源.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6)
[10]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进展与问题评述[J]. 王剑,潘桂棠.  沉积学报. 2009(05)



本文编号:3457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457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