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锰矿三维数字模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4:31
国家发展之命脉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如今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矿产资源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之下,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采矿的工艺流程相对来说较为繁琐,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井下矿业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也是较为复杂多变的。因此,利用新型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矿山设计与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设计是基于纸质或者CAD完成的,采用的都是二维表示三维的巷道分布,并不直观,因此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基于矿山的各种测绘与地质资料,来构建矿山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的反映地下矿山巷道与地形、巷道与矿体的关系,是非常理想的解决手段。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示矿山的整体布局,是一种可以提升矿山安全、扩大生产效益的新思路。随着科技的进步,矿山三维数字模型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较多矿山的认可,在众多科研单位、技术开发公司备受重视。所以矿山信息化发展成为了建设现代化数字矿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字矿山的核心部分就是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充分利用矿业软件3DMine的各种强大功能,来加工处理已有的矿山二维平面图,一方...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来源、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新锰矿区域地质概况与开采现状
2.1 大新锰矿矿区概况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质特征
2.2.1.1 构造
2.2.1.2 岩浆岩
2.2.2 矿体及顶底板特征
2.3 大新锰矿矿区水文地质
2.3.1 地形、气候及地表水
2.3.2 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2.4 大新锰矿地采开采现状
2.4.1 大新锰矿各采区开采现状
2.4.2 各地下开采采区采矿方法
第三章 基于3DMine的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方法
3.1 3DMine软件及数字模型构建意义
3.2 前期CAD数据处理工作
3.3 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方法
3.3.1 地表模型构建
3.3.1.1 地表模型构建意义
3.3.1.2 DTM构建算法
3.3.1.3 地表地形图预处理
3.3.1.4 地表模型生成
3.3.1.5 地表模型渲染与显示
3.3.2 矿体模型构建
3.3.2.1 矿体模型构建的意义
3.3.2.2 矿体剖面线坐标转换
3.3.2.3 矿体模型生成
3.3.3 地采巷道模型构建
3.3.3.1 巷道模型构建意义
3.3.3.2 巷道模型构建方法
3.3.3.3 巷道中线绘制与赋Z值
3.3.3.4 巷道模型生成
3.3.4 采空区模型构建
3.3.4.1 采空区可视化模型构建意义
3.3.4.2 采空区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
第四章 大新锰矿三维数字模型分区构建研究
4.1 分区构建思路
4.2 西北地采模型构建
4.2.1 西北地采空区形态特征
4.2.2 西北地采采空区范围
4.2.3 模型构建流程
4.3 西北采区模型构建
4.3.1 西北采空区形态特征
4.3.2 西北采空区范围
4.3.3 模型构建流程
4.4 中东部采区模型构建
4.4.1 中东部采区采空区特征
4.4.2 中部采空区范围
4.4.3 模型构建流程
4.5 大新锰矿三维模型整体布局
第五章 基于BLSS-PE系统实测空区模型构建
5.1 BLSS-PE系统简介
5.2 BLSS-PE系统操作流程
5.3 大新锰矿采空区测量实例
5.4 扫描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
5.4.1 点云数据前期处理工作
5.4.2 基于GEOMAGIC的模型构建及封装
5.5 大新锰矿采空区现状分析
5.5.1 区域及规模分布分析
5.5.2 埋深分布分析
5.5.3 采空区产状及规模分布特征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槽村煤矿三维可视化矿山模型构建及应用[J]. 陈志维,赵华,王建杰. 神华科技. 2018(03)
[2]三维可视化矿体模型的构建——基于非标准空间网格化建模技术[J]. 黄丽,蔡恩琪,魏丽琼. 中国锰业. 2018(01)
[3]基于投影图的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动态构建及资源储量评价[J]. 陈国旭,吴冲龙,张夏林,田宜平,刘刚.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04)
[4]浅谈“分区通风”理解误区及原因分析[J]. 尹经梅,李学勇. 山东煤炭科技. 2015(06)
[5]基于层面模型的矿床三维可视化及应用[J]. 郭俊喜.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4(04)
[6]三维数字矿山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J]. 叶江,袁成忠,余秋兵. 测绘科学. 2014(06)
[7]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J]. 罗先伟,陈庆发,潘桂海. 新疆地质. 2012(02)
[8]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在构建五圩矿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的应用[J]. 陈竞文,吴仲雄,陈德炎. 现代矿业. 2012(01)
[9]矿井主要含水层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李勇,王虎,王树仁. 煤炭科学技术. 2011(06)
[10]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的属性、分类和关键技术[J]. 吴冲龙,何珍文,翁正平,刘军旗. 地质通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熊书敏.中南大学 2012
[2]露天开采隐患空区激光三维探测、可视化研究及其稳定性分析[D]. 刘科伟.中南大学 2012
[3]复杂矿井三维可视化生产调度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 顾清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4]数字采矿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毕林.中南大学 2010
[5]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D]. 周智勇.中南大学 2010
[6]地下矿山数字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 徐帅.东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双三维数字矿山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 李洪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2]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矿山三维可视化及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 杨骁.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基于Surpac的多金属矿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D]. 刘占宁.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4]北洺河铁矿三维可视化采矿设计流程再造与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研究[D]. 冯武.中南大学 2014
[5]矿山工程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分析及应用[D]. 朱荣跃.吉林大学 2014
[6]矿山地质钻孔数据仓库与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东东.江西理工大学 2013
[7]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淌塘铜矿开采方法优化研究[D]. 林吉飞.昆明理工大学 2012
[8]基于三维条件的露天矿采剥方案的优化研究[D]. 孙璐.昆明理工大学 2011
[9]基于GIS的煤矿巷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研究[D]. 杨超宇.安徽理工大学 2010
[10]中甸普朗铜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 余海军.昆明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9676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来源、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新锰矿区域地质概况与开采现状
2.1 大新锰矿矿区概况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质特征
2.2.1.1 构造
2.2.1.2 岩浆岩
2.2.2 矿体及顶底板特征
2.3 大新锰矿矿区水文地质
2.3.1 地形、气候及地表水
2.3.2 矿床主要充水因素
2.4 大新锰矿地采开采现状
2.4.1 大新锰矿各采区开采现状
2.4.2 各地下开采采区采矿方法
第三章 基于3DMine的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方法
3.1 3DMine软件及数字模型构建意义
3.2 前期CAD数据处理工作
3.3 三维数字模型构建方法
3.3.1 地表模型构建
3.3.1.1 地表模型构建意义
3.3.1.2 DTM构建算法
3.3.1.3 地表地形图预处理
3.3.1.4 地表模型生成
3.3.1.5 地表模型渲染与显示
3.3.2 矿体模型构建
3.3.2.1 矿体模型构建的意义
3.3.2.2 矿体剖面线坐标转换
3.3.2.3 矿体模型生成
3.3.3 地采巷道模型构建
3.3.3.1 巷道模型构建意义
3.3.3.2 巷道模型构建方法
3.3.3.3 巷道中线绘制与赋Z值
3.3.3.4 巷道模型生成
3.3.4 采空区模型构建
3.3.4.1 采空区可视化模型构建意义
3.3.4.2 采空区可视化模型构建方法
第四章 大新锰矿三维数字模型分区构建研究
4.1 分区构建思路
4.2 西北地采模型构建
4.2.1 西北地采空区形态特征
4.2.2 西北地采采空区范围
4.2.3 模型构建流程
4.3 西北采区模型构建
4.3.1 西北采空区形态特征
4.3.2 西北采空区范围
4.3.3 模型构建流程
4.4 中东部采区模型构建
4.4.1 中东部采区采空区特征
4.4.2 中部采空区范围
4.4.3 模型构建流程
4.5 大新锰矿三维模型整体布局
第五章 基于BLSS-PE系统实测空区模型构建
5.1 BLSS-PE系统简介
5.2 BLSS-PE系统操作流程
5.3 大新锰矿采空区测量实例
5.4 扫描数据处理及模型构建
5.4.1 点云数据前期处理工作
5.4.2 基于GEOMAGIC的模型构建及封装
5.5 大新锰矿采空区现状分析
5.5.1 区域及规模分布分析
5.5.2 埋深分布分析
5.5.3 采空区产状及规模分布特征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槽村煤矿三维可视化矿山模型构建及应用[J]. 陈志维,赵华,王建杰. 神华科技. 2018(03)
[2]三维可视化矿体模型的构建——基于非标准空间网格化建模技术[J]. 黄丽,蔡恩琪,魏丽琼. 中国锰业. 2018(01)
[3]基于投影图的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动态构建及资源储量评价[J]. 陈国旭,吴冲龙,张夏林,田宜平,刘刚.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04)
[4]浅谈“分区通风”理解误区及原因分析[J]. 尹经梅,李学勇. 山东煤炭科技. 2015(06)
[5]基于层面模型的矿床三维可视化及应用[J]. 郭俊喜.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4(04)
[6]三维数字矿山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J]. 叶江,袁成忠,余秋兵. 测绘科学. 2014(06)
[7]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J]. 罗先伟,陈庆发,潘桂海. 新疆地质. 2012(02)
[8]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在构建五圩矿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的应用[J]. 陈竞文,吴仲雄,陈德炎. 现代矿业. 2012(01)
[9]矿井主要含水层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李勇,王虎,王树仁. 煤炭科学技术. 2011(06)
[10]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的属性、分类和关键技术[J]. 吴冲龙,何珍文,翁正平,刘军旗. 地质通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熊书敏.中南大学 2012
[2]露天开采隐患空区激光三维探测、可视化研究及其稳定性分析[D]. 刘科伟.中南大学 2012
[3]复杂矿井三维可视化生产调度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 顾清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4]数字采矿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毕林.中南大学 2010
[5]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D]. 周智勇.中南大学 2010
[6]地下矿山数字开采关键技术研究[D]. 徐帅.东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双三维数字矿山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 李洪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2]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矿山三维可视化及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 杨骁.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基于Surpac的多金属矿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D]. 刘占宁.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4]北洺河铁矿三维可视化采矿设计流程再造与生产计划编制优化研究[D]. 冯武.中南大学 2014
[5]矿山工程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分析及应用[D]. 朱荣跃.吉林大学 2014
[6]矿山地质钻孔数据仓库与可视化分析研究[D]. 陈东东.江西理工大学 2013
[7]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淌塘铜矿开采方法优化研究[D]. 林吉飞.昆明理工大学 2012
[8]基于三维条件的露天矿采剥方案的优化研究[D]. 孙璐.昆明理工大学 2011
[9]基于GIS的煤矿巷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研究[D]. 杨超宇.安徽理工大学 2010
[10]中甸普朗铜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 余海军.昆明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9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45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