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29 21:29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玛依喀克海相砂岩型铜矿位于克孜勒苏河以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帕米尔逆冲推覆构造带。本次在古近系海相沉积地层中发现3套稳定含矿层位,矿体主要受层位控制,走向上延伸约10~15 km,呈层状、透镜状,真厚度0.38~1.1 m,品位0.4%~4.12%。结合矿床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含矿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初步总结了玛依喀克铜矿以原始沉积作用形成稳定含矿层,后期构造及盆地流体的叠加形成矿床的成矿模式。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坳陷盆地海相砂岩铜矿的发现既完善了该区域砂砾岩型矿床成矿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文章来源】:矿产勘查. 2020,11(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玛依喀克铜矿矿区地质图(A)和玛依喀克铜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图(B)(据李向东等,2000)

剖面图,剖面图,地层,矿岩


Ⅲ号矿化带:赋矿层位为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与古新—始新统齐母根组上段顶部(E1-2q1)接触带之间,含矿岩性为灰—灰绿色中—细粒生屑砂岩、灰褐色生屑灰岩与褐红色泥岩。2.2 构造

铜矿,矿物,品位,金属


CuⅡ号矿体整体走向延伸稳定,西部矿体品位及厚度变化不大,品位0.15%~0.45%,真厚度0.7~1.11 m,厚度稳定。东部品位主要为0.1%~0.28%,真厚度0.22~0.89 m,矿化层向东延伸,逐渐呈透镜状不连续分布,同时品位及厚度有所降低。(3) CuⅢ矿化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成矿模式与地质对比——以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阿富汗安纳克铜矿为例[J]. 高辉,裴荣富,王安建,曹殿华,范世家,梅燕雄.  地质通报. 2012(08)
[2]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J]. 郭宪璞,丁孝忠,何希贤,李汉敏,苏新,彭阳.  地质学报. 2002(03)
[3]新疆西昆仑地区大型铜矿成矿条件分析[J]. 祝新友,汪东波,王书来.  地质与勘探. 2000(05)
[4]塔里木盆地西南及邻区特提斯格局和构造意义[J]. 李向东,王克卓.  新疆地质. 2000(02)
[5]湖南车江铜矿的成因及成矿模式[J]. 钟建华,李自安.  矿床地质. 1997(03)

博士论文
[1]西昆仑昆盖山火山岩构造环境与典型矿床研究[D]. 慕生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465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465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