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东秦岭白庙沟钼矿找矿潜力分析——与东沟钼矿对比

发布时间:2021-11-05 21:52
  栾川白庙沟钼矿位于东秦岭钼成矿带东部,主要赋存于白庙沟岩体(γ53-4)及其接触带中。矿床具明显的面状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矿化类型自下而上为斑点状、浸染状、细脉状;从下往上蚀变为钾化—黄铁绢云岩化—泥化—青磐岩化。本文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整理,结合近期在该矿床详细地质编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成矿地质特征,建立了找矿模型,对比典型钼矿(东沟钼矿),白庙沟钼矿属于斑岩型钼矿床,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具有形成中-大型斑岩型钼矿的潜力。 

【文章来源】:中国钼业. 2020,44(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东秦岭白庙沟钼矿找矿潜力分析——与东沟钼矿对比


东秦岭钼矿带区域地质简图(据卢欣祥等,2000年有删改)

地质图,矿床,地质,二长花岗岩


白庙沟钼矿床产于合峪岩体中,岩性以花岗岩为主,由于燕山晚期岩浆侵入的多期次,表现为复式岩体特征,花岗岩主要为各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矿区东北部主要分布聚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3-1),中西部主要分布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3-2),西北部主要分布中粗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3-3),南部主要分布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3-4),即白庙沟岩体,白庙沟岩体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推测隐伏的斑岩体。矿区零星分布脉状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3-5)。整体来看,岩体侵入时间越早,表现出矿物粒度越粗且斑晶含量越高;岩体侵入时间越晚,表现出矿物粒度细小。各种粒度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均上侵入熊耳群变安山岩盖层中;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侵入到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变安山岩接触带附近才有少量钼矿化;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斑岩性特征,在内接触带岩体内呈产出厚大矿体,在侵入围岩的脉体内产出脉状矿体,显示白庙沟岩体为钼矿化主要来源。岩体侵入变安山岩,在其与变安山岩接触带附近见有大量安山岩俘虏体,由于同化混染作用,局部暗色矿物增多,呈现出与围岩过渡特征(见图2)。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包括(钾长)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伟晶岩脉、石英脉和少量萤石矿脉等。

剖面图,剖面,黑云母,钾长石


通过测制剖面(见图3),剖面岩性主要为燕山晚期白垩纪花岗岩和断层角砾岩,花岗岩为钾长石化中粒花岗岩、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ηγ53-4)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53-5)。剖面上岩石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磁铁矿化和少量的高岭土化。局部长石和石英有重结晶、粒度变大的现象。岩石裂隙较发育,裂隙及裂隙附近见有钾长石化,裂隙产状一般为(1)组136°~174°∠57°~76°。(2)组220°~240°∠53°~78°。在裂隙附近,岩石钾长石化增强,呈肉红色。矿床具明显的面状矿化蚀变分带特征。钻孔见有一层爆破角砾岩带,呈“帽型”,推测下部存在隐伏斑岩体,由于斑岩体上拱,形成爆破角砾岩。自下往上依次呈现出蚀变分带,表现为钾化—黄铁绢云岩化—泥化—青磐岩化,钾化表现为钾长石化和黑云母,黄铁绢云岩化表现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泥化表现为断层泥等;青磐岩化表现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英黄铁矿等;自上而下为细脉状、浸染状、斑点状矿化特征。其矿化蚀变特征与美国Climax斑岩型钼矿特征相似,也与附近的汝阳东沟特征相似,为斑岩型钼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钼钨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王要武,王登红,刘战庆,王兰根,刘武生,赵如意,张熊,蒋金昌,岑炬标,尹晓.  矿床地质. 2019(01)
[2]栾川县白庙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探[J]. 马佳,张四清,马浩.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6(02)
[3]东昆仑祁漫塔格克停哈尔斑岩型铜钼矿找矿突破思路及找矿模型[J]. 苏旭亮,赵永亮,赵闯,张学明,李恒恒,刘国燕,宋涛涛.  中国地质. 2014(06)
[4]河南千鹅冲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J]. 任爱琴,张宏伟,吴宏伟.  物探与化探. 2014(05)
[5]河南省栾川白庙沟矿区钼矿成因[J]. 张四清,曾文青.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6)
[6]石泉县羊坪湾金矿床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模型[J]. 王瑞廷,谭兴华,李福让,原连肖,陈荔湘,郑崔勇.  西北地质. 2013(02)
[7]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J]. 侯增谦,杨志明.  地质学报. 2009(12)
[8]河南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马红义,吕伟庆,张云政,黎红莉,田修启,马雁飞.  地质与勘探. 2007(04)
[9]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叶会寿,毛景文,李永峰,郭保健,张长青,刘王君,闫全人,刘国印.  地质学报. 2006(07)



本文编号:347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47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