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内蒙古阿荣旗覆盖区地气法试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12:27
  内蒙古的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区,属于大兴安岭中段。在景观上为森林沼泽区,覆盖十分严重,基岩出露很少,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非常困难,物化探方法成为最主要的勘查手段。采用1:10000土壤测量确定矿化体位置却出现了问题,经钻孔验证土壤Mo强异常带未发现任何Mo矿化。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对异常带进行了系统的垂直土壤剖面采样。结果显示在残坡积物分布区,深部残积土壤Cu、Mo、Bi元素含量总体高于B层土壤,在研究区采取B层土壤指示效果可能不佳。表明太平沟地区的景观地球化学条件较为特殊,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用遇到了严重挑战。随后对该地区进行地气详查。采用高分辨率等离子质谱(HR-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地气中41种元素,测量结果证明采集的样品中捕获了土壤中的金属元素,采样方法有效。为了解元素组合特征,对地气单组测量数据Ag、Ba、Mn、Mo、Pb、Zn等39种元素含量做因子分析,5个特征根累计贡献率即大于85%,表明本区元素关系相对简单,规律性明显。地气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有5处多元素异常带,异常强度较高并且与矿体空间位置吻合。经钻孔验证后,证明地气...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阿荣旗覆盖区地气法试点研究


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区交通位置图

地貌图,地貌图,松嫩平原


主要是农牧业生产,工业不发达。2.1.2 研究区景观特征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大兴安岭中段。该地区西北低,西北最高峰 847m,东南最低海拔 170m 左右,西北为中低山浅切区,东南为松嫩平原北部龙岗丘陵地区。北部植被较发达,主要有桉树、松树、桦树,其余为灌木。在景观上,研究区为森林沼泽区,地势较为平缓(图 1-2),低缓 U 型地貌,无天然露头,被不同厚度松散物质覆盖。一般山体突出部分为基岩型残坡积物覆盖,厚度一般 60cm~3 米,沟谷多沼泽,被坡积物或冲积物覆盖,厚度一般大于5 米。 由于基岩出露较少,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矿产地质调查难以开展,物化探方法成为矿产勘查的最主要手段。

结构图,地气,采样装置,结构图


采样的装置由螺旋取样器、过滤器、液体捕集剂、采样器组成(图3-1)。图 3-1 地气采样装置结构图螺旋取样器:避免采集地表空气到样品中,起到导气与密闭作用;过滤器:过滤器内放置滤纸或滤膜,用于阻止微尘污染样品,使纳米级别的金属物质及地气通过;捕集器:放置地气捕集剂的 50ml 聚乙烯塑料瓶;液体捕集剂:能有效捕集地气中的金属和部分非金属元素并进行长期保存的物质被称为地气捕集剂。本次研究使用的液体捕集剂需经过超净化处理且确认没有本底值后方可使用;硅胶管:使用硅胶管为连接导管,作用为导气。野外采样时,围绕采样点以 2-3 米的间距用钢钎打采样孔 3 个,孔深 0.5-0.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 卢贺,孙靖宇,赵泽龙.  新疆有色金属. 2013(03)
[2]黑龙江鸡东四山林场铜钼矿区地气地球化学找矿[J]. 孙甲富,周富华,高臣,黄永卫,高玉岩,黄永建.  世界地质. 2012(04)
[3]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J]. 王建国,张静,王圣文,张达,祁小军,吴淦国,赵丕忠.  岩石学报. 2009(10)
[4]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Re-Os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翟德高,刘家军,王建平,彭润民,王守光,李玉玺,常忠耀.  现代地质. 2009(02)
[5]隐伏矿勘查经验与启示——从《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谈起[J]. 施俊法,唐金荣,周平,金庆花,李友枝,朱丽丽.  地质通报. 2008(04)
[6]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J]. 唐金荣,吴传璧,施俊法.  地质通报. 2007(12)
[7]利用铅同位素研究金属矿床地气物质来源:甘肃蛟龙掌铅锌矿床研究实例[J]. 汪明启,高玉岩.  地球化学. 2007(04)
[8]加强隐伏矿勘查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J]. 陈喜峰,彭润民.  甘肃地质. 2006(02)
[9]寻找隐伏矿的“地气”测量方法原理及应用前景[J]. 刘应汉,汪明启,赵恒川,李明奎,任天祥.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3)
[10]地气测量在北祁连盆地区找矿突破及其意义[J]. 汪明启,高玉岩,张得恩,任天祥,刘应汉.  物探与化探. 2006(01)



本文编号:3500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00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