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的隐伏构造区边界判定
发布时间:2021-11-22 23:54
为了进一步探明李村煤矿1303工作面局部顶板高位塌陷现象的根本原因,采用电磁波定点法对1303工作面进行高精度坑道探测,得到了3组构造透视异常区,确定1303工作面前方存在3组隐伏构造,分别为煤层破碎带或层间断层、FJ17断层延伸段影响区以及FJ25断层延伸段影响区。结合工作面现推进位置,揭示了工作面92#~123#架间顶板发生大面积冒顶的根本原因是FJ17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的反映,为工作面过断层延伸段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定点法布置示意图
按照李村煤矿1303工作面的地质特征,设计发射点间距为50 m,均匀布置于两巷道。每个发射点按照接受范围在对应巷道中布置实测点11处,1303工作面无线电波定点法测点布置图如图2。本次探测范围内背景场基本在5 dB以下,实测场强值总体上在20~60 d B之间,实测场强远大于背景场,说明本次采集数据质量合格,但巷道电缆、开关以及属器件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和资料解释存在有一定影响。
将实际测得的场强值输入透视系统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的1303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CT成像图如图3。通过分析CT成像图中的场强衰减情况,将小于-5 dB划为异常,由此可得到4处探测异常区,其中第1处异常区距离开口较近,位于592#~607#测点之间,该异范围较大,异常反应在595#发射点处相对较强;第2处异常区位于25#~40#测点之间,综合矿井地质资料及现场探查情况分析,推测为1303进风巷揭露断层FJ25向工作面延伸的反映,但不排除该范围内存在其他隐伏构造的可能;第3处异常区位于513#~521#测点之间,异常范围相对较小,根据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情况分析,推测可能为揭露断层FJ17向工作面内延伸的反映。第四处异常区位于切眼处,在0#~10#测点之间,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分析,该异常区为工作面回采塌陷区。因第4处异常区为工作面回采塌陷区,不属于工作面前方未探明隐伏构造,因此不作分析。3.2.2 主要异常区的综合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电波探测瓦斯富集区理论与方法[J]. 梁庆华,吴燕清,李云波,康跃明,仇念广. 煤炭学报. 2017(S1)
[2]回采工作面多频率无线电波透视探测研究[J]. 肖玉林,吴荣新,严家平,张平松.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05)
[3]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陈蛮庄煤矿回采工作面构造探查中的研究与应用[J]. 朱海锋,王传盈.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4)
[4]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煤矿井下陷落柱探测中的应用[J]. 杜木民. 煤炭与化工. 2016(02)
[5]应力速率对岩石声发射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 夏冬,常宏.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5(03)
[6]煤层变薄区坑道无线电磁波透视异常响应特征[J]. 焦险峰,姜志海,刘树才.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06)
[7]中国矿井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J]. 刘盛东,刘静,岳建华. 煤炭学报. 2014(01)
[8]基于改进振幅衰减常数的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研究[J]. 刘鑫明,刘树才,姜志海,刘英,杨光,易洪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2)
[9]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复杂地质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 陈昌彦,沈小克,苏兆锋,张辉,白朝旭,贾辉,顾汉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2)
[10]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查工作面隐伏构造[J]. 杨光,姜志海,金红娣,易洪春,刘英. 煤炭工程. 2012(03)
本文编号:3512693
【文章来源】:煤矿安全. 2020,5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定点法布置示意图
按照李村煤矿1303工作面的地质特征,设计发射点间距为50 m,均匀布置于两巷道。每个发射点按照接受范围在对应巷道中布置实测点11处,1303工作面无线电波定点法测点布置图如图2。本次探测范围内背景场基本在5 dB以下,实测场强值总体上在20~60 d B之间,实测场强远大于背景场,说明本次采集数据质量合格,但巷道电缆、开关以及属器件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和资料解释存在有一定影响。
将实际测得的场强值输入透视系统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的1303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CT成像图如图3。通过分析CT成像图中的场强衰减情况,将小于-5 dB划为异常,由此可得到4处探测异常区,其中第1处异常区距离开口较近,位于592#~607#测点之间,该异范围较大,异常反应在595#发射点处相对较强;第2处异常区位于25#~40#测点之间,综合矿井地质资料及现场探查情况分析,推测为1303进风巷揭露断层FJ25向工作面延伸的反映,但不排除该范围内存在其他隐伏构造的可能;第3处异常区位于513#~521#测点之间,异常范围相对较小,根据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情况分析,推测可能为揭露断层FJ17向工作面内延伸的反映。第四处异常区位于切眼处,在0#~10#测点之间,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分析,该异常区为工作面回采塌陷区。因第4处异常区为工作面回采塌陷区,不属于工作面前方未探明隐伏构造,因此不作分析。3.2.2 主要异常区的综合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线电波探测瓦斯富集区理论与方法[J]. 梁庆华,吴燕清,李云波,康跃明,仇念广. 煤炭学报. 2017(S1)
[2]回采工作面多频率无线电波透视探测研究[J]. 肖玉林,吴荣新,严家平,张平松.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05)
[3]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陈蛮庄煤矿回采工作面构造探查中的研究与应用[J]. 朱海锋,王传盈.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4)
[4]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煤矿井下陷落柱探测中的应用[J]. 杜木民. 煤炭与化工. 2016(02)
[5]应力速率对岩石声发射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J]. 夏冬,常宏.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5(03)
[6]煤层变薄区坑道无线电磁波透视异常响应特征[J]. 焦险峰,姜志海,刘树才.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06)
[7]中国矿井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J]. 刘盛东,刘静,岳建华. 煤炭学报. 2014(01)
[8]基于改进振幅衰减常数的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研究[J]. 刘鑫明,刘树才,姜志海,刘英,杨光,易洪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2)
[9]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复杂地质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 陈昌彦,沈小克,苏兆锋,张辉,白朝旭,贾辉,顾汉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2)
[10]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查工作面隐伏构造[J]. 杨光,姜志海,金红娣,易洪春,刘英. 煤炭工程. 2012(03)
本文编号:351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1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