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红太平铜多金属矿床脉型矿化的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发布时间:2021-12-28 13:39
吉林延边红太平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产于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层状铜多金属矿体和受岩体及构造控制的脉状铅锌矿体。为了确定脉型铅锌矿化的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本文对与脉状铅锌矿体相关的英安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对脉状铅锌矿体中金属硫化物开展了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英安岩中28个锆石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4.1±2.0Ma(MSWD=0.24),脉状铅锌矿石中4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06.8±9.0Ma(MSWD=2.0),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红太平矿床脉型铅锌矿化的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末期。英安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明显的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59~8.28],存在弱的Eu异常(δEu=0.65~0.68);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和K)和不相容元素(U、Th),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为特征,表明原始岩浆应为壳-幔混源;脉状铅锌...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3)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东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a,据Jiaet al.,2004;Wuet al.,2007,2011)和延边东部区域地质矿产图(b,据金炳成等,2012;陈聪,2017)
层状(似层状)铜多金属矿体是红太平矿区的主矿体和最主要开采对象,共16条。其中,I、II和III号层状(似层状)矿体规模较大,产状平缓,多赋存于庙岭组火山岩系中,与地层产状一致(图2b)。I号矿体规模最大,呈似层状赋存于庙岭组上交互层顶部泥灰岩中,其顶板为上岩段安山质凝灰岩。矿体走向30°~50°,NE倾,倾角3°~15°。矿体长570m,宽50~150m,厚0.69~4.11m(平均2.39m)。II号矿体产于庙岭组上岩段火山碎屑岩底部的安山质凝灰岩中,位于I号矿体之上,规模小,呈扁豆状。III号矿体位于I号矿体之下,两者垂距约15m左右。规模亦较小,扁豆状。
用于LA-ICP-MS锆石U-Pb测年(编号HTP-4)和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编号HTP-4-1~5)的英安岩样品取自露天采坑图3红太平矿床层状及脉状矿体的矿石组构特征和英安岩特征(43°34′17.6″N、129°33′17.2″E)。所选样品新鲜,无明显矿化或蚀变现象。岩石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图3l),以斑晶和基质为主。其中斑晶含量为15%,主要由石英(5%)和斜长石(10%)组成;基质为85%,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组成(图3m)。锆石颗粒挑选是由河北省廊坊市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实验室利用标准重矿物分离技术完成。锆石制靶、反射光、透射光、阴极发光(CL)以及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均在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完成。使用德国相干公司(Coherent)COMPEx Geolas Pro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器,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7900型四极杆等离子质谱仪,测试激光剥蚀束斑直径为24μm,能量密度10J/cm2。以高纯度的氦气作为载气流,氩气为辅助气(Jacksonet al.,2004;Yuanet al.,2004)。元素浓度计算采用NIST610作为外标,Si为内标,采用国际标准锆石91500作为同位素比值的外部校正,同位素比值及年龄误差均为1σ。Yuanet al.(2004)描述了实验测定过程及仪器参数。同位素比值及元素含量计算采用ICPMSDataCal(Version 6.7)(Liuet al.,2008)测定,锆石加权平均值计算及图件绘制采用Isoplot(Version 3.0)(Ludwing,2003,2004)程序进行。其中普通铅校正使用Anderson(2002)给出的程序计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边天宝山矿集区晚古生代岩浆-热液成矿的年代学证据——以新兴铅锌(银)矿床为例[J]. 杨群,任云生,孙振明,郝宇杰,张博,孙新浩,陆思宇. 岩石学报. 2018(10)
[2]中国陆壳演化、多块体拼合造山与特色成矿的关系[J]. 秦克章,翟明国,李光明,赵俊兴,曾庆栋,高俊,肖文交,李继亮,孙枢. 岩石学报. 2017(02)
[3]东北地块群: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J]. 周建波,石爱国,景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4)
[4]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学及其构造意义研究[J]. 张超,郭巍,徐仲元,刘正宏,刘永江,雷聪聪. 岩石学报. 2014(02)
[5]东北延边地区晚中生代柳洞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张超,徐仲元,刘正宏,李世超,时溢,范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6]延边和龙地区闪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J]. 武鹏飞,孙德有,王天豪,苟军,李蓉,刘玮,柳小明.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4)
[7]广东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郑伟,陈懋弘,徐林刚,赵海杰,凌世彬,吴越,胡耀国,田云,吴晓东. 矿床地质. 2013(02)
[8]吉林红太平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张杨,陈奇,杨洪波,吴伟群,王堆仓. 吉林地质. 2012(03)
[9]吉黑复合造山带古亚洲洋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间标志与全球构造的联系[J]. 彭玉鲸,齐成栋,周晓东,卢兴波,董红辰,李壮. 地质与资源. 2012(03)
[10]陕西省凤太矿集区二里河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来自闪锌矿Rb-Sr同位素年龄的证据[J]. 胡乔青,王义天,王瑞廷,李建华,代军治,王双彦. 岩石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吉黑东部中生代早中期火成岩研究及其构造意义[D]. 王超.吉林大学 2018
[2]延边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D]. 陈聪.吉林大学 2017
[3]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延边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D]. 张超.吉林大学 2014
[4]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 金炳成.吉林大学 2012
[5]东北地区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北段古生代火成岩组合与构造演化[D]. 赵寒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延边中生代浅成热液铜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D]. 赵宏光.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吉林省磐石市小红石砬子铅锌矿床成因与构造背景[D]. 李勇.吉林大学 2017
[2]珲春小西南岔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D]. 付长亮.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4156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3)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东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a,据Jiaet al.,2004;Wuet al.,2007,2011)和延边东部区域地质矿产图(b,据金炳成等,2012;陈聪,2017)
层状(似层状)铜多金属矿体是红太平矿区的主矿体和最主要开采对象,共16条。其中,I、II和III号层状(似层状)矿体规模较大,产状平缓,多赋存于庙岭组火山岩系中,与地层产状一致(图2b)。I号矿体规模最大,呈似层状赋存于庙岭组上交互层顶部泥灰岩中,其顶板为上岩段安山质凝灰岩。矿体走向30°~50°,NE倾,倾角3°~15°。矿体长570m,宽50~150m,厚0.69~4.11m(平均2.39m)。II号矿体产于庙岭组上岩段火山碎屑岩底部的安山质凝灰岩中,位于I号矿体之上,规模小,呈扁豆状。III号矿体位于I号矿体之下,两者垂距约15m左右。规模亦较小,扁豆状。
用于LA-ICP-MS锆石U-Pb测年(编号HTP-4)和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编号HTP-4-1~5)的英安岩样品取自露天采坑图3红太平矿床层状及脉状矿体的矿石组构特征和英安岩特征(43°34′17.6″N、129°33′17.2″E)。所选样品新鲜,无明显矿化或蚀变现象。岩石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图3l),以斑晶和基质为主。其中斑晶含量为15%,主要由石英(5%)和斜长石(10%)组成;基质为85%,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组成(图3m)。锆石颗粒挑选是由河北省廊坊市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实验室利用标准重矿物分离技术完成。锆石制靶、反射光、透射光、阴极发光(CL)以及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均在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完成。使用德国相干公司(Coherent)COMPEx Geolas Pro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器,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7900型四极杆等离子质谱仪,测试激光剥蚀束斑直径为24μm,能量密度10J/cm2。以高纯度的氦气作为载气流,氩气为辅助气(Jacksonet al.,2004;Yuanet al.,2004)。元素浓度计算采用NIST610作为外标,Si为内标,采用国际标准锆石91500作为同位素比值的外部校正,同位素比值及年龄误差均为1σ。Yuanet al.(2004)描述了实验测定过程及仪器参数。同位素比值及元素含量计算采用ICPMSDataCal(Version 6.7)(Liuet al.,2008)测定,锆石加权平均值计算及图件绘制采用Isoplot(Version 3.0)(Ludwing,2003,2004)程序进行。其中普通铅校正使用Anderson(2002)给出的程序计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边天宝山矿集区晚古生代岩浆-热液成矿的年代学证据——以新兴铅锌(银)矿床为例[J]. 杨群,任云生,孙振明,郝宇杰,张博,孙新浩,陆思宇. 岩石学报. 2018(10)
[2]中国陆壳演化、多块体拼合造山与特色成矿的关系[J]. 秦克章,翟明国,李光明,赵俊兴,曾庆栋,高俊,肖文交,李继亮,孙枢. 岩石学报. 2017(02)
[3]东北地块群: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J]. 周建波,石爱国,景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04)
[4]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学及其构造意义研究[J]. 张超,郭巍,徐仲元,刘正宏,刘永江,雷聪聪. 岩石学报. 2014(02)
[5]东北延边地区晚中生代柳洞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张超,徐仲元,刘正宏,李世超,时溢,范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6]延边和龙地区闪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J]. 武鹏飞,孙德有,王天豪,苟军,李蓉,刘玮,柳小明.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4)
[7]广东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郑伟,陈懋弘,徐林刚,赵海杰,凌世彬,吴越,胡耀国,田云,吴晓东. 矿床地质. 2013(02)
[8]吉林红太平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张杨,陈奇,杨洪波,吴伟群,王堆仓. 吉林地质. 2012(03)
[9]吉黑复合造山带古亚洲洋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间标志与全球构造的联系[J]. 彭玉鲸,齐成栋,周晓东,卢兴波,董红辰,李壮. 地质与资源. 2012(03)
[10]陕西省凤太矿集区二里河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来自闪锌矿Rb-Sr同位素年龄的证据[J]. 胡乔青,王义天,王瑞廷,李建华,代军治,王双彦. 岩石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吉黑东部中生代早中期火成岩研究及其构造意义[D]. 王超.吉林大学 2018
[2]延边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D]. 陈聪.吉林大学 2017
[3]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延边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D]. 张超.吉林大学 2014
[4]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 金炳成.吉林大学 2012
[5]东北地区小兴安岭南段—张广才岭北段古生代火成岩组合与构造演化[D]. 赵寒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延边中生代浅成热液铜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D]. 赵宏光.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吉林省磐石市小红石砬子铅锌矿床成因与构造背景[D]. 李勇.吉林大学 2017
[2]珲春小西南岔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D]. 付长亮.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4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5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