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淮南矿区保护煤柱留设参数解算技术及程序实现

发布时间:2022-01-02 06:30
  煤柱留设对于现今的煤矿产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要进行安全的煤炭开采工作、想要减少由于开采沉陷所造成的地表移动破坏、想要保护矿区附近的居民住宅和重要建筑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煤柱留设。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地表开采沉陷规律也不同,自然煤柱留设的要求也就不同。对于淮南矿区而言,其潘谢新区的矿区松散层厚度大约都是在140~580m,是属于巨厚松散层下矿区开采的地质条件,其开采沉陷规律和煤柱留设原则与其他矿区较为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机理,地表沉陷规律以及煤柱留设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三下规范”的规章解读,和对煤柱留设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Matlab软件的学习运用,系统的研究了关于煤柱留设的整体流程。(1)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了关于淮南矿区的地质资料和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分析了淮南矿区的地质特点和煤层的分布规律。同时根据所收集到的矿区观测站的实测资料,着重分析了有关煤炭开采因素同巨厚松散层的矿区地质条件的关系。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研究,利用回归分析法,直接建立了地表沉陷角量(超前影响角ω,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φ,最大下沉角θ)和煤柱留设...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淮南矿区保护煤柱留设参数解算技术及程序实现


图1论文技术路线??Fig.l?Technical?route?of?the?paper??

淮南矿区保护煤柱留设参数解算技术及程序实现


图3确定受保护面积边界??

淮南矿区保护煤柱留设参数解算技术及程序实现


图4确定保护煤柱边界??Fig.4?Determining?the?protection?of?coal?pillar?boundaries??l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中位参数法相关观测的抗差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J]. 刘春阳,王坚,王彬,刘超,刘纪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03)
[2]基于递推最小二乘和改进支持度的WSN数据融合算法[J]. 陈俊杰,倪培洲,许广富,腾达.  测控技术. 2019(02)
[3]融合点扩散函数的预条件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J]. 姚振岸,孙成禹,喻志超,马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01)
[4]基于半径差约束最小二乘拟合的短圆弧测量[J]. 姜子钘,周军,孟金昌,孟森森.  工具技术. 2019(01)
[5]浅埋近距离房式采空区下应力场分析及动压机理研究[J]. 霍丙杰,范张磊,谢伟,段志华,路洋波,荆雪冬.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1)
[6]基于相似模拟试验的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研究[J]. 毕尧山,吴基文,黄凯,翟晓荣,张红梅.  中国煤炭. 2018(10)
[7]淮南矿区深部煤巷变形破坏机制及支护技术[J]. 李琰庆,王传兵,杨永刚,张元豹.  煤炭工程. 2018(10)
[8]测距定位方程的多解性及其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J]. 齐珂,曲国庆,薛树强,刘以旭,杨文龙,韩德强.  测绘通报. 2018(08)
[9]《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解读[J].   吉林劳动保护. 2017(08)
[10]隐式标度因子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方法[J]. 刘志平,李思达,张秋昭.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风积沙区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变形机理及特征研究[D]. 陈俊杰.河南理工大学 2015
[2]两淮煤田地温场分布规律及其控制模式研究[D]. 徐胜平.安徽理工大学 2014
[3]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D]. 王成.安徽大学 2014
[4]淮南煤田深部煤层煤级与煤体结构特征及煤变质作用[D]. 敖卫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硕士论文
[1]浅部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及防水(砂)煤柱留设[D]. 刘荡平.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基于ArcEngine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自动化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 张杰.安徽理工大学 2016
[3]基于ArcGIS Engine的保护煤柱留设自动化研究[D]. 张文波.太原理工大学 2015
[4]地表移动变形动态参数解算及规律分析[D]. 张欣儒.安徽理工大学 2014
[5]淮南潘谢采煤塌陷区水污染源解析[D]. 黄静.安徽理工大学 2012
[6]巨厚松散层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孟凡迪.河南理工大学 2012
[7]厚松散层大采深条件下地表变形规律研究及数据处理[D]. 杜开元.太原理工大学 2010
[8]大采高放顶煤采场结构及围岩控制研究[D]. 王敏.太原理工大学 2010
[9]煤矿塌陷型水域水质控制因素研究[D]. 袁家柱.安徽理工大学 2009
[10]基于Java的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留设的计算机可视化系统建立[D]. 孟凡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6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