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工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及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22:34
现阶段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井工煤矿特殊的井下作业环境,使得井下生产系统中易形成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因素,况且多数企业对煤矿系统性风险的专项辨识与评估基础研究又相对薄弱,安全风险一旦管控不当,往往会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井工煤矿井下安全风险因素系统地进行全面准确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和定量评估是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安全生产的关键。本文依托国内外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和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煤矿事故轨迹交叉致因模型及“1+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模式,明确了井工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井工煤矿生产系统中安全风险特征的分析,以4MC-I理论为基础,从人-机-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和风险过滤评级与管理方法,对井工煤矿生产系统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筛选,建立了井工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由8个一级风险层及相应的32个二级风险层组成,一级风险层分别是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设施设备安全风险、作业环境安全风险、安全文化风险、安全信息风...
【文章来源】: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9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图
技术路线图
15由于煤矿局限于其井下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源多等,因此为了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对煤矿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内的风险源有个清晰的认识,可以掌握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风险状况。在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图,具体如图2-1。所以对于煤矿风险管理过程来说,它是一个循环系统,通过风险场景的建立,使风险变化的信息可及时向风险管理者反馈,并能及时地对新情况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分析,进而确定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此循环往复,保持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就能达到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图2-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图Figure2-1Coalmineriskmanagementflowchart2.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东北大学陈宝智教授[54]认为只有正确认识人、物和管理等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事故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着,人们也不断提高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认识,由此各种事故致因理论也在不断涌现。(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海因里希对当时美国工业伤害事故进行统计与总结分析中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该理论的核心理念进行简要概括就是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个事件,而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事件发生的结果[55]。该理论的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事故、损害或伤害5种因素。下图2-2是用多米诺骨牌建立的事故因果连锁关系的理论模型。海因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SPA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型构建及应用[J]. 张婷婷,宿国瑞,侍大军. 煤炭工程. 2019(11)
[2]澳大利亚矿山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体制及其启示[J]. 代海军,马超. 中国煤炭. 2019(11)
[3]新中国70年幸福观的逻辑演进与创新发展[J]. 王历荣.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6)
[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融合研究[J]. 王盛铭. 煤炭工程. 2019(04)
[5]大柳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经验浅谈[J]. 王磊.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15)
[6]煤炭运输通道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 韦海民,杨肖. 煤炭技术. 2018(08)
[7]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探究[J]. 张洋杰. 煤炭经济研究. 2017(09)
[8]能量源分析法在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中的应用[J]. 陈全,史轩. 煤矿安全. 2016(06)
[9]基于模糊DEA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模型[J]. 姜维维,栗继祖. 煤矿安全. 2015(11)
[10]产煤发达国家生产现状及安全形势分析[J]. 祁海莹. 中国煤炭. 2015(08)
博士论文
[1]发电企业风险分析与控制模型研究[D]. 孙红星.华北电力大学 2014
[2]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 吴同性.中国地质大学 2012
[3]中国煤矿重大瓦斯事故致因复杂性机理及其管控研究[D]. 李贤功.中国矿业大学 2010
[4]煤炭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研究[D]. 鲁春雷.西安科技大学 2010
[5]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 张洪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0
[6]煤矿生产过程风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 陈建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7]基于广义集对分析的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 李德顺.东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D]. 石甜.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研究[D]. 吴升林.西安科技大学 2018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杨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4M-C-I视角下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D]. 赵晓琪.河北工程大学 2017
[5]煤矿生产安全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D]. 姜维维.太原理工大学 2016
[6]煤矿安全质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D]. 朱兆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改进研究与实践[D]. 孙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8]集对分析法在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文洁.湖南大学 2013
[9]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 杨日丽.西安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 翟海娟.西安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5393
【文章来源】: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2019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图
技术路线图
15由于煤矿局限于其井下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源多等,因此为了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对煤矿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内的风险源有个清晰的认识,可以掌握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风险状况。在PDCA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图,具体如图2-1。所以对于煤矿风险管理过程来说,它是一个循环系统,通过风险场景的建立,使风险变化的信息可及时向风险管理者反馈,并能及时地对新情况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和分析,进而确定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此循环往复,保持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就能达到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图2-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图Figure2-1Coalmineriskmanagementflowchart2.2.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东北大学陈宝智教授[54]认为只有正确认识人、物和管理等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事故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着,人们也不断提高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认识,由此各种事故致因理论也在不断涌现。(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海因里希对当时美国工业伤害事故进行统计与总结分析中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该理论的核心理念进行简要概括就是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个事件,而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事件发生的结果[55]。该理论的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事故、损害或伤害5种因素。下图2-2是用多米诺骨牌建立的事故因果连锁关系的理论模型。海因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SPA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型构建及应用[J]. 张婷婷,宿国瑞,侍大军. 煤炭工程. 2019(11)
[2]澳大利亚矿山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体制及其启示[J]. 代海军,马超. 中国煤炭. 2019(11)
[3]新中国70年幸福观的逻辑演进与创新发展[J]. 王历荣.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6)
[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融合研究[J]. 王盛铭. 煤炭工程. 2019(04)
[5]大柳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经验浅谈[J]. 王磊.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15)
[6]煤炭运输通道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 韦海民,杨肖. 煤炭技术. 2018(08)
[7]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探究[J]. 张洋杰. 煤炭经济研究. 2017(09)
[8]能量源分析法在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中的应用[J]. 陈全,史轩. 煤矿安全. 2016(06)
[9]基于模糊DEA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模型[J]. 姜维维,栗继祖. 煤矿安全. 2015(11)
[10]产煤发达国家生产现状及安全形势分析[J]. 祁海莹. 中国煤炭. 2015(08)
博士论文
[1]发电企业风险分析与控制模型研究[D]. 孙红星.华北电力大学 2014
[2]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 吴同性.中国地质大学 2012
[3]中国煤矿重大瓦斯事故致因复杂性机理及其管控研究[D]. 李贤功.中国矿业大学 2010
[4]煤炭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研究[D]. 鲁春雷.西安科技大学 2010
[5]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 张洪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0
[6]煤矿生产过程风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 陈建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7]基于广义集对分析的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 李德顺.东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D]. 石甜.中国矿业大学 2019
[2]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技术研究[D]. 吴升林.西安科技大学 2018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杨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4M-C-I视角下的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D]. 赵晓琪.河北工程大学 2017
[5]煤矿生产安全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D]. 姜维维.太原理工大学 2016
[6]煤矿安全质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D]. 朱兆伟.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改进研究与实践[D]. 孙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8]集对分析法在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文洁.湖南大学 2013
[9]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D]. 杨日丽.西安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 翟海娟.西安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5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7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