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黔北德江地区中二叠世早期梁山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及成矿规律

发布时间:2022-01-09 01:08
  通过对黔北德江地区梁山组铝土矿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矿规律,预测铝土矿找矿靶区。研究表明,黔北德江地区铝土矿矿体赋存于沙沟向斜与红坳向斜两翼及核部的梁山组中,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沼泽化瀉湖相,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下志留统秀山组泥质砂岩。德江—沿河一带满足铝土矿成矿的相关条件,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新的铝土矿找矿靶区。文章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文章来源】:矿床地质. 2020,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黔北德江地区中二叠世早期梁山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及成矿规律


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区分布图(a)和前人编绘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区分布图(b)

地质图,矿产,铝土矿,构造位置


区内典型含矿剖面为德江县清水塘村梁山组实测剖面(PM2-17)(图4)。上覆地层为中二叠统栖霞组(P2q),岩性为浅海相青灰色中层-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含燧石结核灰岩,风化面呈土灰色,新鲜面为青灰色,生物碎屑结构、泥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大于1.2 m。梁山组(P2l)由顶部到底部分为6层,第一层为灰褐色、灰黑色薄层碳质页岩,风化面为灰黄色,页岩单层厚度为0.5 cm,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总体厚度约2.1 m;第二层为深灰色煤层,呈透镜状断续分布,厚度约0.3 m;第三层为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发育水平层理,表面风化为青色,单层厚0.5~1 cm,主要矿物成分为粉砂质矿物及黏土矿物,泥质结构,局部可见铁锰质背膜,厚度约1.7 m;第四层为中厚层灰黄色石英砂岩,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含少量长石和岩屑等,未见重矿物,w(Si O2)达96%,厚度约2.6 m;第五层为灰黑色薄层碳质泥岩,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质地松软,主要为黏土矿物,次为碎屑矿物,厚度约3.7 m;第六层为浅灰色、灰白色半土状铝土岩,泥状结构,质地松软,主要由黏土岩构成,发育水平层理,厚度约2 m,与上覆碳质泥岩呈渐变过渡关系,铝质含量由下至上逐渐减少,与下伏秀山组(S1x)平行不整合接触。下伏岩层为秀山组浅海相泥质粉砂岩,风化面土青色,新鲜面灰色,含粉砂泥质结构,水平纹层构造,碎屑成分为粉砂碎屑,含量20%左右,其他为泥质碎屑组成,含少量黏土矿物,厚度大于1.3 m。图2 铝土矿层野外照片(a,镜头朝向214°),红坳向斜矿区地质简图(b)和沙沟向斜矿区地质简图(c)

地质图,地质,向斜,铝土矿


铝土矿层野外照片(a,镜头朝向214°),红坳向斜矿区地质简图(b)和沙沟向斜矿区地质简图(c)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黔中-渝南铝土矿含矿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刘平,廖友常,韩忠华,聂坤.  贵州地质. 2019(01)
[2]黔东北地区MVT型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廖震文,王生伟,孙晓明,蒋小芳,周清,许新英,郭阳.  矿床地质. 2015(04)
[3]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J]. 刘平,廖友常.  中国地质. 2014(06)
[4]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成矿模式[J]. 杜远生,周琦,金中国,凌文黎,汪小妹,余文超,崔滔,雷志远,翁申富,吴波,覃永军,曹建州,彭先红,张震,邓虎.  古地理学报. 2014(01)
[5]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控矿意义[J]. 崔滔,焦养泉,杜远生,汪小妹,雷志远,翁申富,金中国.  古地理学报. 2014(01)
[6]贵州务正道铝土矿区域成矿规律及其对整装勘查的意义[J]. 李沛刚,赵芝,刘新星,顾文鳌,翁申富,雷志远.  岩矿测试. 2013(05)
[7]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J]. 崔滔,焦养泉,杜远生,计波,雷志远,翁申富,金中国,赵爽.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1)
[8]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多期淋滤作用及其控矿意义[J]. 余文超,杜远生,顾松竹,崔滔,黄兴,喻建新,覃永军,雷志远,翁申富,曹建州.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1)
[9]黔北铝土矿不同类型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J]. 张莹华,凌文黎,吴慧,张亚男,丁晓英,崔滔,杜远生,雷志远,翁申富.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1)
[10]贵州修文县铝质岩物质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J]. 李琼琼,张杰.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2(04)



本文编号:3577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77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