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采动空间围岩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11 13:02
在深部开采条件下,工作面覆岩破坏、变形、移动规律相对于浅部煤层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深部围岩应力的升高,对井下巷道、硐室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对浅部煤层的研究相比,我们对深部煤层开采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以淮南矿务局潘一东矿11煤1231(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探讨回采过程中顶板覆岩移动规律,以及围岩应力变化情况。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基础上,运用FLAC3D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1231(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体内应力、应变场演化以及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开展了必要的基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应力解除法对1231(1)工作面煤层回风上山处位置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在本次测试中,分析结果得到,最大主应力为23.72Mpa,最小主应力为16.85Mpa,孔隙侧压系数为1.41,该测区地应力场以构造应力为主导。(2)对潘一东试验工作面进行了模拟实验,工作面进行开采之后,得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30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0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9-15m,采空区覆岩裂隙经历了不发育、发育丰富、裂隙压实三个阶段。按工作面围岩在采动过...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压力拱假说模型
图2悬臂梁假说模型Fig.2 Cantilever beam hypothesis model(3)预成裂隙假说1947年,比利时学者拉巴斯提出预成裂隙假说?。拉巴斯认为,因工作面支
预成裂隙假说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矿区深部采场围岩运动特征及其控制技术[J]. 顾新泽,陈科,程伟. 煤矿开采. 2013(05)
[2]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 安文勇,陈士升.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1)
[3]中空注浆锚索在高地应力松软煤巷中的应用研究[J]. 姚强岭,李波,任松杰,李学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2)
[4]伊泰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J]. 刘江. 煤炭学报. 2011(04)
[5]我国深部矿井分类及其临界深度探讨[J]. 胡社荣,戚春前,赵胜利,彭纪超,蔺丽娜. 煤炭科学技术. 2010(07)
[6]长平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及其应用[J]. 张文彬. 煤矿开采. 2010(03)
[7]深埋煤层开采覆岩压力变化的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 刘德乾,姜振泉,冯海英,赵鹏燕.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0(01)
[8]深部矿井采场上覆岩层内结构形变特征分析[J]. 郭惟嘉,常西坤,阎卫玺. 煤炭科学技术. 2009(12)
[9]深部开采对覆岩破坏移动规律的实验研究[J]. 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王怀文. 实验力学. 2008(06)
[10]地应力测量及其对巷道布置的影响分析[J]. 龚宝奇,王猛,汤国水. 煤矿安全. 2008(10)
博士论文
[1]采场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的柱宽效应研究[D]. 张向阳.安徽理工大学 2013
[2]采动空间围岩应力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徐文全.中国矿业大学 2012
[3]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D]. 张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 吴士良.山东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深部采场采空区基本顶来压规律研究[D]. 耿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2826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压力拱假说模型
图2悬臂梁假说模型Fig.2 Cantilever beam hypothesis model(3)预成裂隙假说1947年,比利时学者拉巴斯提出预成裂隙假说?。拉巴斯认为,因工作面支
预成裂隙假说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矿区深部采场围岩运动特征及其控制技术[J]. 顾新泽,陈科,程伟. 煤矿开采. 2013(05)
[2]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 安文勇,陈士升.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1)
[3]中空注浆锚索在高地应力松软煤巷中的应用研究[J]. 姚强岭,李波,任松杰,李学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2)
[4]伊泰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J]. 刘江. 煤炭学报. 2011(04)
[5]我国深部矿井分类及其临界深度探讨[J]. 胡社荣,戚春前,赵胜利,彭纪超,蔺丽娜. 煤炭科学技术. 2010(07)
[6]长平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及其应用[J]. 张文彬. 煤矿开采. 2010(03)
[7]深埋煤层开采覆岩压力变化的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 刘德乾,姜振泉,冯海英,赵鹏燕.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0(01)
[8]深部矿井采场上覆岩层内结构形变特征分析[J]. 郭惟嘉,常西坤,阎卫玺. 煤炭科学技术. 2009(12)
[9]深部开采对覆岩破坏移动规律的实验研究[J]. 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王怀文. 实验力学. 2008(06)
[10]地应力测量及其对巷道布置的影响分析[J]. 龚宝奇,王猛,汤国水. 煤矿安全. 2008(10)
博士论文
[1]采场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的柱宽效应研究[D]. 张向阳.安徽理工大学 2013
[2]采动空间围岩应力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徐文全.中国矿业大学 2012
[3]深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D]. 张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 吴士良.山东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深部采场采空区基本顶来压规律研究[D]. 耿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82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8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