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龙兴沟地区花岗斑岩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成矿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3 16:50
龙兴沟金矿受新黄断裂带的次级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存于燕山期北西向展布的花岗斑岩体内的脆性破碎带中,龙兴沟金矿是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花岗斑岩具造山期后"S"型花岗岩特征,岩浆侵位过程中从剪切带及其围岩中萃取大量的Au元素,促使Au元素在花岗斑岩体内富集,形成含矿母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保安寨和王家坡花岗斑岩体中Au元素较为富集,金矿化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其它元素组合复杂,具有多期次成矿的特点;区内指示元素垂向上的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Mo-Mn-Sb-Cu-Zn-As-Ag-Pb-Au,反映了上一个矿体的尾晕和下一个矿体的头晕,预示深部矿体有尖灭再现或存在盲矿体的可能。
【文章来源】: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34(S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80~200 m标高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图5 180~200 m标高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在240~270 m标高Au、Mo两元素相关系数>0.7,显示高温元素组合;Ag与Pb,Hg、As与Cu相关系数均>0.5,说明这些元素密切相关,但主成矿元素Au(Mo)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较差(图7)。
在240~270 m标高Au、Mo两元素相关系数>0.7,显示高温元素组合;Ag与Pb,Hg、As与Cu相关系数均>0.5,说明这些元素密切相关,但主成矿元素Au(Mo)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较差(图7)。3.4 微量元素在花岗斑岩体中空间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东北大坡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学金,邹院兵,蒋之飞,孟志鹏,陈松,方洁. 黄金. 2020(02)
[2]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藏南姐纳各普金多金属矿区的找矿预测研究[J]. 刘刚,罗先熔,郑超杰,杨笑笑,蓝天,刘延斌,陈武,李武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5)
[3]从微观尺度探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J]. 付山岭,胡斌. 黄金科学技术. 2010(02)
[4]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改良[J]. 王建新,臧兴运,郭秀峰,谢海东,赵利刚,孙永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5)
[5]大别造山带东段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间缝合带的位置[J]. 江来利,吴维平,储东如. 地球科学. 2005(03)
[6]与剪切带相关的金成矿作用[J]. 王义天,毛景文,李晓峰,杨富全. 地学前缘. 2004(02)
[7]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J]. 洪大卫,王涛,童英,王晓霞. 地学前缘. 2003(03)
[8]大别山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J]. 杜建国,常丹燕,戴圣潜,孙先如. 安徽地质. 2001(02)
[9]构造形变类型与金矿化类型的关系[J]. 陈柏林. 世界地质. 2000(03)
[10]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作用及对金矿化的控制——以内蒙古武川县后石花金矿为例[J]. 贾国志,梁海军. 地质论评. 2000(02)
博士论文
[1]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边界断裂中生代变形特征及其对碰撞造山过程的启示[D]. 程万强.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6803
【文章来源】: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34(S1)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80~200 m标高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图5 180~200 m标高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在240~270 m标高Au、Mo两元素相关系数>0.7,显示高温元素组合;Ag与Pb,Hg、As与Cu相关系数均>0.5,说明这些元素密切相关,但主成矿元素Au(Mo)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较差(图7)。
在240~270 m标高Au、Mo两元素相关系数>0.7,显示高温元素组合;Ag与Pb,Hg、As与Cu相关系数均>0.5,说明这些元素密切相关,但主成矿元素Au(Mo)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较差(图7)。3.4 微量元素在花岗斑岩体中空间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东北大坡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徐学金,邹院兵,蒋之飞,孟志鹏,陈松,方洁. 黄金. 2020(02)
[2]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藏南姐纳各普金多金属矿区的找矿预测研究[J]. 刘刚,罗先熔,郑超杰,杨笑笑,蓝天,刘延斌,陈武,李武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5)
[3]从微观尺度探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模式[J]. 付山岭,胡斌. 黄金科学技术. 2010(02)
[4]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改良[J]. 王建新,臧兴运,郭秀峰,谢海东,赵利刚,孙永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5)
[5]大别造山带东段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间缝合带的位置[J]. 江来利,吴维平,储东如. 地球科学. 2005(03)
[6]与剪切带相关的金成矿作用[J]. 王义天,毛景文,李晓峰,杨富全. 地学前缘. 2004(02)
[7]华北地台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生代花岗岩与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J]. 洪大卫,王涛,童英,王晓霞. 地学前缘. 2003(03)
[8]大别山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J]. 杜建国,常丹燕,戴圣潜,孙先如. 安徽地质. 2001(02)
[9]构造形变类型与金矿化类型的关系[J]. 陈柏林. 世界地质. 2000(03)
[10]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作用及对金矿化的控制——以内蒙古武川县后石花金矿为例[J]. 贾国志,梁海军. 地质论评. 2000(02)
博士论文
[1]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边界断裂中生代变形特征及其对碰撞造山过程的启示[D]. 程万强.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6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8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