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离子交换过程的经验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14 00:03
  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工艺中,离子交换过程对稀土浸取率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硫酸铵作为浸矿剂,选取寻乌和信丰矿样进行了杯浸试验。试验表明,液相稀土离子浓度随加入铵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矿平衡后固相稀土离子浓度与浸矿前固相稀土离子浓度之比和加入铵离子浓度呈负指数关系。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离子型稀土矿离子交换过程的经验模型,讨论了经验模型中参数λ1和λ2的物理意义和取值方法;与Kerr模型进行比较,对于寻乌矿样,Kerr模型的误差范围为6%~7%,经验模型的误差范围为2%~5%,对于信丰矿样,Kerr模型的误差范围为13%~24%,经验模型的误差范围为3%~6%,经验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Kerr模型。 

【文章来源】:稀土.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离子交换过程的经验模型


液相稀土离子浓度随加入铵根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关系曲线,稀土,离子,残余


假设加入铵离子浓度为x g·L-1,液相稀土离子浓度为y g·L-1,定义稀土离子的残余率为浸矿平衡后固相稀土离子质量与浸矿前固相稀土离子质量之比,则稀土离子残余率可表示为(p-y)/p。对图1的数据进行处理,以x为横坐标,(p-y)/p为纵坐标作图,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加入铵离子的浓度与稀土离子残余率呈负指数关系,采用式(2)进行描述:

关系曲线,参数λ,关系曲线,离子


由式(4)可知,λ1的物理意义可以描述为加入铵离子浓度为1.00 g·L-1时,对应的稀土离子残余率自然对数的相反数。根据λ1的物理意义,进行铵离子浓度为1.00 g·L-1、变VL∶ms的杯浸试验(1.2节)确定矿样的λ1的值,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对图3所示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式(5)描述λ1与VL∶ms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离子型稀土矿山氨氮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J]. 邓振乡,秦磊,王观石,罗嗣海,彭陈亮.  稀土. 2019(02)
[2]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一维柱浸过程的模拟(英文)[J]. 龙平,王观石,田君,胡世丽,罗嗣海.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9(03)
[3]微纳米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J]. 葛瑞祥,曹鸿璋,于晓丽,陈明光,张玉玺,赵峰.  稀土. 2019(01)
[4]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的离子交换模型[J]. 胡世丽,曹小晶,王观石,龙平,周鑫怡.  矿冶工程. 2018(04)
[5]离子型稀土矿体中溶液非均匀性渗透对浸取率的影响[J]. 罗嗣海,罗涛,王观石,刘剑,胡世丽,朱冬梅.  土壤. 2018(02)
[6]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孔周含水率分布的计算模型[J]. 王观石,赖远明,龙平,胡世丽,洪本根,桂勇.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5)
[7]Process optimization of rare earth and aluminum leaching from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 rare earth ore with compound ammonium salts[J]. 何正艳,张臻悦,余军霞,徐志高,池汝安.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6(04)
[8]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稀土和铝及铵的行为研究[J]. 何正艳,张臻悦,余军霞,池汝安.  稀土. 2015(06)
[9]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技术现状与展望[J]. 罗仙平,钱有军,梁长利.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2(05)
[10]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J]. 李永绣,张玲,周新木.  稀土. 2010(02)

博士论文
[1]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动力学与传质研究[D]. 田君.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寒区岩土工程冻融灾害机理及预报模型研究[D]. 骈龙江.西安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7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87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