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环境特征及其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5 14:25
以贵州德江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工作为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理论、沉积学理论、层序地层学理论、古生物学理论等为指导,深入探讨研究贵州德江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环境及演化分析。1)研究区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生物化石丰富,其中区内二叠系主要为中统及上统地层,底部主要为灰黑色碳质页岩、碳质泥岩、石英砂岩及燧石层组成,局部地段可见煤线地层,中上部岩性几乎全为碳酸盐岩,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由细-粗-细的变化;到了三叠系地层,岩性依旧以碳酸盐岩为主,但岩石单层厚度由薄-厚变化沉积,且沉积物的颗粒大小表现为由粗-细-粗的特征。2)通过对研究区的中坝剖面及后边剖面的测试分析数据,表明贵州德江地区在二叠纪时,气候相对比较温暖和潮湿。由于当时空气中的氧气难以进入海水中,因此海水中的氧含量比较低。当时海洋中的一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较快成长,并开始在海洋中快速繁殖。进入到二叠纪晚期时,贵州德江地区海平面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氧气开始大量进入海水中,由此使得当地海水中的氧含量迅速上升。在早-中三叠世期间,当地由于大陆板块的拼接,使得当地海洋面积开始缩小。此时整...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研究区位于黔东北,是云贵高原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东经 108°00 ~108°15 ,北纬 28°00 ~28°20 范围内。目前该地区由州省铜仁市管辖,区内平均海拔在1000-1200m。整个地区的主要山系有娄山和武陵山两个山系,其中在两个山系之间贯穿一条乌江。整个地区的东侧和西侧分别为武陵山系和娄山山系。本文具体研究对象为这两个山系的交接处,整体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部位置较高。研究区的交通较为便利(图 2-1),国道 G326 呈 NNE-SSW 向穿过工作区北部,是连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德江土家族自治县的主要交通要道,在研究区内延长 33km。此外在工作区内还有省道 S303 呈 NNW-SSE 向穿过,工作区南缘省道 S304 连接思南县,G56 杭瑞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本区,从北部德江县城至南部思南县城。
图 2-2 贵州省地层综合区划图(据贵州省地质志,2013)表 2-1 研究区出露地层特征简表系 统 组 段/非正式单元 岩性组合及古生物特征 沉积相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Qhal+el)成因类型主要有冲积、残积、残-坡积等,沉积物为砂土、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砾石等,胶结松散,覆于其他地层之上,厚度未知河流冲积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2j)嘉陵江组三段(T1-2j3)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垂向上由潮下泥坪-混合坪-鲕滩、冲积扇-泻湖组成向嘉陵江组二段(T1-2j2)青色-黄灰色中-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嘉陵江组一段(T1-2j1)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局部发育石漠化地貌特征(清水塘)。夜郎组夜郎组三段(T1y3)紫红色泥岩,夹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含双壳化石。夜郎组二段(T1y2)灰-深灰色中层泥质灰岩、砂屑灰岩,其底部在研究区局部发育溶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三叠世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J]. 严松涛,段阳海,谭昌海,文浪. 地球学报. 2019(06)
[2]西藏冈底斯西段鲁尔玛晚三叠世二长闪长岩的成因[J]. 刘洪,张林奎,黄瀚霄,李光明,欧阳渊,吕梦鸿,刘函,兰双双,闫国强. 地球科学. 2019(07)
[3]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杨航,赖绍聪,张志华,秦江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2)
[4]祁漫塔格山阿格腾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徐博,李海宾,南燕云,王成勇,岳涛,赵明福. 地质论评. 2019(02)
[5]晚三叠世昌都盆地构造背景及对成煤作用的控制[J]. 曹代勇,宋时雨,马志凯,彭扬文,乔军伟. 地学前缘. 2019(02)
[6]早三叠世海洋异常的碳-氮-硫同位素记录[J]. 宋虎跃,童金南,杜勇,宋海军,田力,楚道亮. 地球科学. 2018(11)
[7]西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研究进展[J]. 张再天,孙亚东,赖旭龙. 地球科学. 2018(11)
[8]西藏仲巴县仁多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及冈底斯西部早三叠世古地理格局[J]. 武桂春,纪占胜,孙倩,石秋圆,何继富,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 地球学报. 2018(04)
[9]南盘江盆地中部西林断隆南翼中-下三叠统沉积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夏文静,闫全人,向忠金,夏磊,江文,卫巍,李晓剑,周斌. 岩石学报. 2018(07)
[10]中国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年代对比新进展[J]. 刘俊.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8(04)
博士论文
[1]贵州兴义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演化及其生物响应[D]. 刘石磊.成都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贵州德江地区夜郎组圆珠状灰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张勇勇.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贵州德江地区毛田组中事件沉积学分析[D]. 薛国栋.成都理工大学 2018
[3]贵州德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特征[D]. 宋昕.成都理工大学 2018
[4]贵州德江地区志留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刘建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7
[5]贵州德江地区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 郝江波.成都理工大学 2017
[6]四川广元上寺二叠—三叠系界限剖面研究[D]. 赵晗.河北地质大学 2016
[7]四川盆地西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D]. 黄丹.长江大学 2012
[8]四川盆地P-T天然气资源评价[D]. 刘文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1
[9]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张成弓.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90774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研究区位于黔东北,是云贵高原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东经 108°00 ~108°15 ,北纬 28°00 ~28°20 范围内。目前该地区由州省铜仁市管辖,区内平均海拔在1000-1200m。整个地区的主要山系有娄山和武陵山两个山系,其中在两个山系之间贯穿一条乌江。整个地区的东侧和西侧分别为武陵山系和娄山山系。本文具体研究对象为这两个山系的交接处,整体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部位置较高。研究区的交通较为便利(图 2-1),国道 G326 呈 NNE-SSW 向穿过工作区北部,是连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德江土家族自治县的主要交通要道,在研究区内延长 33km。此外在工作区内还有省道 S303 呈 NNW-SSE 向穿过,工作区南缘省道 S304 连接思南县,G56 杭瑞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本区,从北部德江县城至南部思南县城。
图 2-2 贵州省地层综合区划图(据贵州省地质志,2013)表 2-1 研究区出露地层特征简表系 统 组 段/非正式单元 岩性组合及古生物特征 沉积相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Qhal+el)成因类型主要有冲积、残积、残-坡积等,沉积物为砂土、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砾石等,胶结松散,覆于其他地层之上,厚度未知河流冲积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2j)嘉陵江组三段(T1-2j3)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垂向上由潮下泥坪-混合坪-鲕滩、冲积扇-泻湖组成向嘉陵江组二段(T1-2j2)青色-黄灰色中-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嘉陵江组一段(T1-2j1)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局部发育石漠化地貌特征(清水塘)。夜郎组夜郎组三段(T1y3)紫红色泥岩,夹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含双壳化石。夜郎组二段(T1y2)灰-深灰色中层泥质灰岩、砂屑灰岩,其底部在研究区局部发育溶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三叠世洋岛型岩石组合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J]. 严松涛,段阳海,谭昌海,文浪. 地球学报. 2019(06)
[2]西藏冈底斯西段鲁尔玛晚三叠世二长闪长岩的成因[J]. 刘洪,张林奎,黄瀚霄,李光明,欧阳渊,吕梦鸿,刘函,兰双双,闫国强. 地球科学. 2019(07)
[3]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杨航,赖绍聪,张志华,秦江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2)
[4]祁漫塔格山阿格腾地区晚三叠世火成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徐博,李海宾,南燕云,王成勇,岳涛,赵明福. 地质论评. 2019(02)
[5]晚三叠世昌都盆地构造背景及对成煤作用的控制[J]. 曹代勇,宋时雨,马志凯,彭扬文,乔军伟. 地学前缘. 2019(02)
[6]早三叠世海洋异常的碳-氮-硫同位素记录[J]. 宋虎跃,童金南,杜勇,宋海军,田力,楚道亮. 地球科学. 2018(11)
[7]西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研究进展[J]. 张再天,孙亚东,赖旭龙. 地球科学. 2018(11)
[8]西藏仲巴县仁多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及冈底斯西部早三叠世古地理格局[J]. 武桂春,纪占胜,孙倩,石秋圆,何继富,李浩,刘振宇,郭安臣,侯召硕,李东泽. 地球学报. 2018(04)
[9]南盘江盆地中部西林断隆南翼中-下三叠统沉积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夏文静,闫全人,向忠金,夏磊,江文,卫巍,李晓剑,周斌. 岩石学报. 2018(07)
[10]中国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年代对比新进展[J]. 刘俊.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18(04)
博士论文
[1]贵州兴义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演化及其生物响应[D]. 刘石磊.成都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贵州德江地区夜郎组圆珠状灰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张勇勇.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贵州德江地区毛田组中事件沉积学分析[D]. 薛国栋.成都理工大学 2018
[3]贵州德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特征[D]. 宋昕.成都理工大学 2018
[4]贵州德江地区志留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刘建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7
[5]贵州德江地区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D]. 郝江波.成都理工大学 2017
[6]四川广元上寺二叠—三叠系界限剖面研究[D]. 赵晗.河北地质大学 2016
[7]四川盆地西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D]. 黄丹.长江大学 2012
[8]四川盆地P-T天然气资源评价[D]. 刘文磊.东北石油大学 2011
[9]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张成弓.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90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9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