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山Ⅰ号铁铜矿体地质特征及探边摸底
发布时间:2022-01-19 15:19
随着开采的不断消耗,某矿Ⅰ号铁铜矿体保有资源量逐渐减少,矿山持续稳定生产面临困难。为保障矿山持续发展,扩大资源储量,结合现有资料认真梳理,对I号铜矿区边部矿体特征、侵入体发育延伸情况等进一步深化认识,总结成矿规律,分析找矿方向,合理选定靶区,预测矿体延伸分布情况,提出了开展探边摸底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和思路。
【文章来源】:采矿技术. 20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基底地质略图
矿区内侵入体受火山喷发影响呈多期、多旋回产出,I号铜地段为该区域第五旋回产出,边部侵入体多为后期构造影响进入,区内揭露主要为灰绿岩及石英钠长斑岩,以本次I号铜西部为例,灰绿岩形成时期为红山组时期,火山喷发时期F2构造同期开始形成对前期曼岗河地层进行破坏,且此时火山喷发流出火山口为钠长石、灰石、绿泥石后期变质形成灰绿岩体,灰绿岩体顺F2断层自古火山口A34线附近灌入F2断层内,侵入体随着断层侵入曼岗河地层,对I号矿带进行破坏作用。4 试验效果
区内首采区经过基建地质勘查,对中部厚大矿体已规划开采,东西部前期地勘时期地表孔局部已有控制,矿体揭露效果并不理想,且西部由F2断层带灌入灰绿岩,基建探矿也未对西北部做详细勘察。通过对区内构造及地层综合分析后,认为矿区西北部虽靠近地表,其地层延伸范围属于北部I号铜矿带至东矿带必经之路,矿带由北至南大致沿曼岗河延伸,靶区为主矿体形成后在海底古火山地貌沉积流动必经之处。后期红山组时期F1、F2对南部区域地貌和含矿层有所破坏,且F2在形成的同时侵入岩同时灌入,对矿体的连续性完整性进行了破坏,故推断侵入体虽对矿体进行破坏作用,同时对含矿地层产生了一定挤压抬升作用,导致I3含铁铜矿体产生一定位移。且前期生产探矿对辉绿岩以西空白区域开展工作程度较低,故选定该区域A37勘探线以西作为边部找探矿靶区,是具有一定找矿突破的区域,如图3所示。在地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定的靶区结合前人勘探资料,编制探边摸底实施方案,采用第二勘探类型,工程间距50 m×50 m。经过钻孔验证实施,由东至西逐步进行,共计施工钻孔13个,最长孔深182 m,最浅孔深56 m,准确控制矿岩边界。施工第一个钻孔揭露侵入体边界,局部见含矿岩层Ptdm3(曼岗河三段地层),局部有矿化,呈零星分布。因此,逐一按施工顺序施工钻孔,揭露见矿效果良好。最终通过地质综合整理资料,揭露含铁铜矿体一层,含铜铁矿体两层,矿体延伸至西北部至A34线,走向长接近300 m,矿体厚度2~8m,平均5 m,矿体倾角30°与主矿体产状一致。探获331类表内资源储量约68万t,品位Cu 0.68%、TFe 21.32%;332+333类表外资源储量18万t,品位Cu 0.35%、TFe 19.56%,吨探矿成本0.3元/t,以最小的探矿投入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扩大了矿山资源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大红山铁矿控矿构造型式的分析[J]. 孙家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1985(01)
本文编号:3597092
【文章来源】:采矿技术. 20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基底地质略图
矿区内侵入体受火山喷发影响呈多期、多旋回产出,I号铜地段为该区域第五旋回产出,边部侵入体多为后期构造影响进入,区内揭露主要为灰绿岩及石英钠长斑岩,以本次I号铜西部为例,灰绿岩形成时期为红山组时期,火山喷发时期F2构造同期开始形成对前期曼岗河地层进行破坏,且此时火山喷发流出火山口为钠长石、灰石、绿泥石后期变质形成灰绿岩体,灰绿岩体顺F2断层自古火山口A34线附近灌入F2断层内,侵入体随着断层侵入曼岗河地层,对I号矿带进行破坏作用。4 试验效果
区内首采区经过基建地质勘查,对中部厚大矿体已规划开采,东西部前期地勘时期地表孔局部已有控制,矿体揭露效果并不理想,且西部由F2断层带灌入灰绿岩,基建探矿也未对西北部做详细勘察。通过对区内构造及地层综合分析后,认为矿区西北部虽靠近地表,其地层延伸范围属于北部I号铜矿带至东矿带必经之路,矿带由北至南大致沿曼岗河延伸,靶区为主矿体形成后在海底古火山地貌沉积流动必经之处。后期红山组时期F1、F2对南部区域地貌和含矿层有所破坏,且F2在形成的同时侵入岩同时灌入,对矿体的连续性完整性进行了破坏,故推断侵入体虽对矿体进行破坏作用,同时对含矿地层产生了一定挤压抬升作用,导致I3含铁铜矿体产生一定位移。且前期生产探矿对辉绿岩以西空白区域开展工作程度较低,故选定该区域A37勘探线以西作为边部找探矿靶区,是具有一定找矿突破的区域,如图3所示。在地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定的靶区结合前人勘探资料,编制探边摸底实施方案,采用第二勘探类型,工程间距50 m×50 m。经过钻孔验证实施,由东至西逐步进行,共计施工钻孔13个,最长孔深182 m,最浅孔深56 m,准确控制矿岩边界。施工第一个钻孔揭露侵入体边界,局部见含矿岩层Ptdm3(曼岗河三段地层),局部有矿化,呈零星分布。因此,逐一按施工顺序施工钻孔,揭露见矿效果良好。最终通过地质综合整理资料,揭露含铁铜矿体一层,含铜铁矿体两层,矿体延伸至西北部至A34线,走向长接近300 m,矿体厚度2~8m,平均5 m,矿体倾角30°与主矿体产状一致。探获331类表内资源储量约68万t,品位Cu 0.68%、TFe 21.32%;332+333类表外资源储量18万t,品位Cu 0.35%、TFe 19.56%,吨探矿成本0.3元/t,以最小的探矿投入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扩大了矿山资源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大红山铁矿控矿构造型式的分析[J]. 孙家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1985(01)
本文编号:359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9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