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和黄土窑石墨矿矿床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5:28
随着石墨烯应用理论的兴起,石墨矿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石墨矿矿床的研究程度却不高。本文在广泛收集和阅读众多石墨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兴和黄土窑石墨矿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矿床地质及矿化特征、含矿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原岩恢复等研究,总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为新一轮找矿行动服务。实际野外地质勘查中,采集30块岩矿标本,并选取其中12块典型的矿石及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室内测试分析,论文工作取得了以下的主要认识和进展: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该区交通便利,从1956年开始本矿区进行了正规的地质勘探工作。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集宁岩群葛胡窑组和黄土窑组,其中黄土窑组为主要的赋矿岩系。区内褶皱构造发育,断裂及节理分布广泛但规模均较小。岩浆岩不甚发育,仅在小范围发现花岗岩脉、石英脉和辉绿岩脉。矿区内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矽线石榴片麻岩、长英片麻岩、变粒岩等,矿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及透辉透闪变粒岩,其混合岩化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钾交代。而含矿层受黄土窑向斜控制显著,矿层平均厚度约20m,在褶皱叠加部位加厚。本区石墨矿埋藏浅、分布集中、储量大且易于采...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矿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安排
1.5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格架
2.2 区域地层
2.2.1 中太古代兴和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2.2 新太古代乌拉山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2.3 新太古代集宁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3 区域深熔片麻岩和深成侵入岩
2.3.1 紫苏花岗质片麻岩
2.3.2 花岗质片麻岩
2.3.3 钾长花岗岩
第3章 矿区地质概况
3.1 矿区地层
3.1.1 矽线石榴片麻岩类
3.1.2 长英片麻岩类
3.1.3 (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类
3.1.4 大理岩类
3.1.5 麻粒岩类
3.1.6 第四系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层
3.2.3 节理
3.3 矿区岩浆岩
第4章 矿化特征
4.1 矿床形态、规模及产状
4.2 矿石特征
4.3 矿化蚀变
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含矿变粒岩地球化学特征
5.1.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花岗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5.2.2 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2.3 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6章 锆石年代学研究
6.1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6.2 黄土窑石墨矿床年代学研究
6.2.1 样品特征
6.2.2 实验方法
6.2.3 SHRIMP U-Pb测年结果及讨论
第7章 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
7.1 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原岩恢复
7.2 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7.3 透辉透闪变粒岩石墨矿石原岩恢复
7.4 透辉透闪变粒岩石墨矿石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7.5 矿床演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0594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矿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安排
1.5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格架
2.2 区域地层
2.2.1 中太古代兴和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2.2 新太古代乌拉山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2.3 新太古代集宁岩群的组成及特征
2.3 区域深熔片麻岩和深成侵入岩
2.3.1 紫苏花岗质片麻岩
2.3.2 花岗质片麻岩
2.3.3 钾长花岗岩
第3章 矿区地质概况
3.1 矿区地层
3.1.1 矽线石榴片麻岩类
3.1.2 长英片麻岩类
3.1.3 (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类
3.1.4 大理岩类
3.1.5 麻粒岩类
3.1.6 第四系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层
3.2.3 节理
3.3 矿区岩浆岩
第4章 矿化特征
4.1 矿床形态、规模及产状
4.2 矿石特征
4.3 矿化蚀变
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含矿变粒岩地球化学特征
5.1.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 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花岗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5.2.2 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2.3 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6章 锆石年代学研究
6.1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6.2 黄土窑石墨矿床年代学研究
6.2.1 样品特征
6.2.2 实验方法
6.2.3 SHRIMP U-Pb测年结果及讨论
第7章 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
7.1 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原岩恢复
7.2 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7.3 透辉透闪变粒岩石墨矿石原岩恢复
7.4 透辉透闪变粒岩石墨矿石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7.5 矿床演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0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60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