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24 10:41
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利用矿物学、岩相学、SHRIMP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司家营铁矿的变质程度、成矿年代、铁矿及富铁矿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司家营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司家营铁矿的找矿模型。首先从司家营铁矿所在区域的变质程度着手研究,对采集的石榴子石进行电子探针(EMPA)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得出迁滦地区从南至北变质程度由角闪岩相加深为麻粒岩相,且石榴子石的晶胞参数a0值逐渐变小。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司家营铁矿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25372545Ma),且在沉积形成后不久便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对冀东地区表壳岩年龄及太古宙岩浆事件年龄的搜集、分析与讨论得出:冀东太古代各地层及铁矿床均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同时冀东地区2.5Ga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可分为三期:冀东地区BIF形成峰期在25302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铁矿床地质特征
1.1.2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时代
1.1.3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1.1.4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物质来源
1.1.5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沉淀机制
1.1.6 BIF条带的形成机制
1.1.7 沉积变质型铁矿富铁矿成因
1.2 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1 成矿时代研究
1.2.2 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研究
1.2.3 冀东太古宙岩浆演化及混合岩化作用研究
1.2.4 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研究
1.2.5 冀东地区铁矿找矿勘查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变质结晶基底
2.1.2 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第4章 迁滦地区沉积变质铁矿变质程度
4.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4.2 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4.3 X粉晶衍射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HRIMP锆石U-Pb测年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5.1 实验方法
5.2 样品描述
5.3 锆石CL特征及SHRIMP U-Pb定年
5.3.1 黑云变粒岩(SJY21)
5.3.2 钾化花岗岩(SJY22)
5.3.3 黑云斜长片麻岩(SJY23)
5.4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5 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意义及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
6.1 实验方法
6.2 岩(矿)相学
6.3 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
6.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6 司家营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讨论
6.6.1 司家营铁矿床成因探讨
6.6.2 富铁矿的成因探讨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司家营铁矿床找矿模型
7.1 地质模型
7.1.1 区域地质背景
7.1.2 赋矿地层
7.1.3 矿区构造
7.1.4 岩浆岩及混合岩化
7.1.5 矿体特征
7.1.6 矿石特征
7.1.7 成矿时代
7.2 成矿模式
7.3 地球物理特征
7.3.1 磁场特征
7.3.2 重力特征
7.3.3 电法特征
7.4 司家营铁矿找矿模型建立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冀东迁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变质作用程度:来自石榴子石的制约[J]. 张龙飞,许英霞,高孝敏,李厚民,李立兴,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4(05)
[2]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瞬变电磁响应研究[J]. 张龙飞,许英霞,苏艳平,薛国强. 地质与勘探. 2014(04)
[3]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J]. 许英霞,张龙飞,高孝敏,李厚民,贾东锁,李立兴. 地质与勘探. 2014(04)
[4]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研究的进展和相关问题[J]. 耿元生,陆松年. 地学前缘. 2014(02)
[5]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铁成矿省BIF富铁矿的成矿特征与控矿因素[J]. 姚春彦,姚仲友,徐鸣,高卫华,李红军. 地质通报. 2014(Z1)
[6]巴西卡拉加斯地区氧化铁型铜-金矿床研究进展[J]. 曾勇,郭维民,姚春彦,项红莉,邢光福,董永观.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5)
[7]中甸浪都铜矿区二长斑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金灿海,范文玉,张玙,张海,沈战武,高建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2)
[8]冀东地区王寺峪条带状铁矿的形成时代及意义[J]. 曲军峰,李锦轶,刘建峰. 地质通报. 2013(Z1)
[9]胶东谭格庄地区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野外地质和锆石SHRIMP定年[J]. 颉颃强,万渝生,王世进,刘敦一,谢士稳,刘守偈,董春艳,马铭株. 岩石学报. 2013(02)
[10]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J]. 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 地学前缘. 2013(04)
博士论文
[1]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D]. 郑培玺.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冀东滦南—滦县一带重磁异常特征及铁矿找矿方向探讨[D]. 张天龙.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
[2]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D]. 陈靖.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3]迁安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D]. 丁文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606427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1.1 沉积变质铁矿床地质特征
1.1.2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时代
1.1.3 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1.1.4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物质来源
1.1.5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沉淀机制
1.1.6 BIF条带的形成机制
1.1.7 沉积变质型铁矿富铁矿成因
1.2 冀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1 成矿时代研究
1.2.2 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研究
1.2.3 冀东太古宙岩浆演化及混合岩化作用研究
1.2.4 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研究
1.2.5 冀东地区铁矿找矿勘查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冀东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变质结晶基底
2.1.2 沉积盖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第4章 迁滦地区沉积变质铁矿变质程度
4.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4.2 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4.3 X粉晶衍射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HRIMP锆石U-Pb测年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5.1 实验方法
5.2 样品描述
5.3 锆石CL特征及SHRIMP U-Pb定年
5.3.1 黑云变粒岩(SJY21)
5.3.2 钾化花岗岩(SJY22)
5.3.3 黑云斜长片麻岩(SJY23)
5.4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5 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意义及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
6.1 实验方法
6.2 岩(矿)相学
6.3 矿石的主量元素分析
6.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6 司家营铁矿床及富铁矿成因讨论
6.6.1 司家营铁矿床成因探讨
6.6.2 富铁矿的成因探讨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司家营铁矿床找矿模型
7.1 地质模型
7.1.1 区域地质背景
7.1.2 赋矿地层
7.1.3 矿区构造
7.1.4 岩浆岩及混合岩化
7.1.5 矿体特征
7.1.6 矿石特征
7.1.7 成矿时代
7.2 成矿模式
7.3 地球物理特征
7.3.1 磁场特征
7.3.2 重力特征
7.3.3 电法特征
7.4 司家营铁矿找矿模型建立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冀东迁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变质作用程度:来自石榴子石的制约[J]. 张龙飞,许英霞,高孝敏,李厚民,李立兴,贾东锁. 地质与勘探. 2014(05)
[2]冀东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瞬变电磁响应研究[J]. 张龙飞,许英霞,苏艳平,薛国强. 地质与勘探. 2014(04)
[3]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J]. 许英霞,张龙飞,高孝敏,李厚民,贾东锁,李立兴. 地质与勘探. 2014(04)
[4]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研究的进展和相关问题[J]. 耿元生,陆松年. 地学前缘. 2014(02)
[5]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铁成矿省BIF富铁矿的成矿特征与控矿因素[J]. 姚春彦,姚仲友,徐鸣,高卫华,李红军. 地质通报. 2014(Z1)
[6]巴西卡拉加斯地区氧化铁型铜-金矿床研究进展[J]. 曾勇,郭维民,姚春彦,项红莉,邢光福,董永观. 地质科技情报. 2013(05)
[7]中甸浪都铜矿区二长斑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金灿海,范文玉,张玙,张海,沈战武,高建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2)
[8]冀东地区王寺峪条带状铁矿的形成时代及意义[J]. 曲军峰,李锦轶,刘建峰. 地质通报. 2013(Z1)
[9]胶东谭格庄地区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野外地质和锆石SHRIMP定年[J]. 颉颃强,万渝生,王世进,刘敦一,谢士稳,刘守偈,董春艳,马铭株. 岩石学报. 2013(02)
[10]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J]. 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 地学前缘. 2013(04)
博士论文
[1]冀东—辽西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壳演化[D]. 郑培玺.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冀东滦南—滦县一带重磁异常特征及铁矿找矿方向探讨[D]. 张天龙.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4
[2]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D]. 陈靖.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3]迁安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D]. 丁文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606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60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