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煤田高铝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2-05-03 03:26
高铝煤中矿物学特征和伴生元素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它们可以为煤中有害元素的脱除和有益元素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为分析煤层的演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本文运用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作为理论支撑,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带能谱的扫描电镜等实验仪器,对沁水煤田昔阳县坪上矿和长治县首阳山矿15号煤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坪上矿和首阳山矿15号煤均以亮煤为主,夹有少量暗煤,总体为玻璃光泽。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69.28%和79.24%),惰质组次之(19.35%和11.54%),且均未发现壳质组显微组分,说明两矿煤层的成熟度较高。两矿煤层中的矿物主要以黏土矿物、石英、方解石和黄铁矿为主,其次还存在少量的黄铜矿、金红石、钛铁矿、铁白云石、勃姆石和磷灰石。常量元素中,除坪上矿15号煤中的Al2O3、P2O5的含量略高于中国煤中元素含量背景值外,两矿中其余常量元素的含量均低于中国值;微量元素中,坪上矿和首阳...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高铝煤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煤矿位置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气象和水文特征
2.4 区域地质特征
第3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
3.1 样品采集
3.2 样品处理
3.3 实验分析
第4章 煤岩学特征
4.1 宏观煤岩特征
4.2 显微煤岩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中矿物学特征研究
5.1 煤质分析
5.2 矿物学特征
5.2.1 黏土矿物
5.2.2 硫化物矿物
5.2.3 氧化物矿物
5.2.4 碳酸盐矿物
5.2.5 磷灰石
5.3 矿物来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6.1 煤中的常量元素
6.2 煤中的微量元素
6.2.1 煤中元素的丰度特征
6.2.2 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
6.2.3 煤层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
6.3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6.3.1 相关性分析
6.3.2 聚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7.1 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富集特征
7.2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
7.3 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
7.4 稀土元素的赋存及来源
7.5 沉积环境
7.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50535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高铝煤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煤矿位置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气象和水文特征
2.4 区域地质特征
第3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
3.1 样品采集
3.2 样品处理
3.3 实验分析
第4章 煤岩学特征
4.1 宏观煤岩特征
4.2 显微煤岩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中矿物学特征研究
5.1 煤质分析
5.2 矿物学特征
5.2.1 黏土矿物
5.2.2 硫化物矿物
5.2.3 氧化物矿物
5.2.4 碳酸盐矿物
5.2.5 磷灰石
5.3 矿物来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6.1 煤中的常量元素
6.2 煤中的微量元素
6.2.1 煤中元素的丰度特征
6.2.2 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
6.2.3 煤层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
6.3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6.3.1 相关性分析
6.3.2 聚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7.1 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富集特征
7.2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
7.3 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
7.4 稀土元素的赋存及来源
7.5 沉积环境
7.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50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65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