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中甸普朗铜矿床蚀变矿物学与热力学模拟
发布时间:2023-03-04 16:13
不同阶段热液蚀变矿物的组成是水岩反应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指纹"。三江特提斯义敦岛弧南缘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岛弧环境,但具有不同于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即在早期钾硅酸盐化蚀变带内常可见晚期脉状(沿裂隙分布的细脉状)青磐岩化或沿破碎带边部发育的绢英岩化,且主要在青磐岩化蚀变带内发育铜(-钼)矿化。为此,本研究选取普朗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QMP)中热液黑云母及绿泥石进行矿物产状、共生组合和世代划分研究,并针对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开展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以探讨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结合热力学模拟结果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轨迹。不同于岩浆黑云母(Bt-1)的锯齿状边缘及内部发育磷灰石包体特征,普朗铜矿热液黑云母(Bt-2)多为片状且解理发育、沿其边缘或裂隙多被绿泥石交代。青磐岩化带内发育有两类产状明显不同的绿泥石,即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片状绿泥石(Chl-1)和蠕虫状绿泥石(Chl-2),且后者多与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辉钼矿伴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绿泥石均为富Mg的三八面体类绿泥石,且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石英二长斑岩中Bt-2型黑...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
1.2 矿区地质
1.3 蚀变-矿化阶段及矿物共生组合
2 样品与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4 蚀变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4.1 黑云母形成温度及氧、硫逸度
4.2 绿泥石形成温度及氧、硫逸度
5 热力学模拟
6 矿物形成环境与流体演化轨迹
7 结论
本文编号:3754591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
1.2 矿区地质
1.3 蚀变-矿化阶段及矿物共生组合
2 样品与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4 蚀变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4.1 黑云母形成温度及氧、硫逸度
4.2 绿泥石形成温度及氧、硫逸度
5 热力学模拟
6 矿物形成环境与流体演化轨迹
7 结论
本文编号:3754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75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