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
发布时间:2023-04-28 01:54
湘东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多次裂解、碰撞和贴合部位,历经多期次、多类型造山作用,形成了NNE和NE大型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的雁列盆岭山链构造格局。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背景良好,是我国铜-铅-锌-钴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的成矿有利区和找矿目标区。但目前铜-铅-锌-钴多金属区域成矿作用研究薄弱,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是否为一个统一的成矿系统等科学问题仍不明确,需要研究解决。论文以区域成矿学为指导,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湘东北—鄂东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主要依托,以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为重点,以七宝山斑岩-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等4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解剖矿床地质特征,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流体性质等,研究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划分成矿系统,总结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建议,服务矿产勘查部署。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提出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是在古太平洋板块自南东向...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2.1 成矿系统理论及其发展
2.2 我国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2.3 湘东北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2.4 湘东北代表性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2.5 存在主要问题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 主要实物工作量
6 主要创新性成果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1.1 新元古界
1.1.2 古生界
1.1.3 中生界
1.1.4 新生界
1.2 区域构造
1.2.1 构造单元划分
1.2.2 构造运动
1.2.3 断裂
1.2.4 褶皱
1.3 区域岩浆岩
1.3.1 火山岩
1.3.2 侵入岩
1.4 区域变质岩
1.5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第二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1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概况
2.2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体地质
2.2.3 矿化特征
2.3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
2.3.1 矿区地质
2.3.2 矿体地质
2.3.3 矿化特征
2.4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2.4.1 矿区地质
2.4.2 矿体地质
2.4.3 矿化特征
2.5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2.5.1 矿区地质
2.5.2 矿体地质
2.5.3 矿化特征
第三章 测试分析方法
3.1 岩浆岩锆石分选与制靶
3.2 锆石U-PB年代学
3.3 锆石LU-HF同位素
3.4 硫、铅同位素
3.5 硫化物单矿物RB-SR同位素等时线
3.6 萤石单矿物SM-ND同位素等时线
3.7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群体成分、H-O同位素测试
第四章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1 成岩成矿时代
4.1.1 成岩时代
4.1.2 成矿时代
4.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石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
4.3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4.3.1 岩相学
4.3.2 物理化学条件
4.3.3 流体成分
4.3.4 H-O同位素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
4.4.2 铅同位素
4.5 矿床成因分析
第五章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5.1 成岩成矿时代
5.1.1 成岩时代
5.1.2 成矿时代
5.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
5.2.1 岩石学
5.2.2 岩石地球化学
5.3 成矿流体性质
5.3.1 岩相学
5.3.2 物理化学条件
5.3.3 流体成分
5.3.4 H-O同位素
5.4 成矿物质来源
5.4.1 硫同位素
5.4.2 铅同位素
5.5 矿床成因分析
第六章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6.1 成岩成矿时代
6.1.1 成岩时代
6.1.2 成矿时代
6.2 成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6.3 成矿流体性质
6.3.1 岩相学
6.3.2 物理化学条件
6.3.3 流体成分
6.3.4 H-O同位素
6.4 成矿物质来源
6.4.1 硫同位素
6.4.2 铅同位素
6.5 矿床成因分析
第七章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7.1 成岩成矿时代
7.1.1 成岩时代
7.1.2 成矿时代
7.2 岩浆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7.2.1 岩石学
7.2.2 岩石地球化学
7.3 成矿流体性质
7.3.1 岩相学
7.3.2 物理化学条件
7.3.3 流体成分
7.3.4 H-O同位素
7.4 成矿物质来源
7.4.1 硫同位素
7.4.2 铅同位素
7.5 矿床成因分析
第八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
8.1 成矿系统划分
8.1.1 成矿系统划分依据
8.1.2 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划分
8.2 成矿要素
8.2.1 物质来源
8.2.2 流体性质
8.2.3 能量与动力
8.2.4 时间与空间
8.2.5 成矿控制因素
8.3 成矿作用过程
8.4 成矿产物
8.5 成矿后的变化
8.6 成矿模式
8.7 找矿方向
8.7.1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铅-锌-钴多金属矿
8.7.2 燕山期斑岩型铜钨等多金属矿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3501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2.1 成矿系统理论及其发展
2.2 我国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2.3 湘东北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2.4 湘东北代表性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2.5 存在主要问题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 主要实物工作量
6 主要创新性成果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1.1 新元古界
1.1.2 古生界
1.1.3 中生界
1.1.4 新生界
1.2 区域构造
1.2.1 构造单元划分
1.2.2 构造运动
1.2.3 断裂
1.2.4 褶皱
1.3 区域岩浆岩
1.3.1 火山岩
1.3.2 侵入岩
1.4 区域变质岩
1.5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第二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1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概况
2.2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体地质
2.2.3 矿化特征
2.3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
2.3.1 矿区地质
2.3.2 矿体地质
2.3.3 矿化特征
2.4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2.4.1 矿区地质
2.4.2 矿体地质
2.4.3 矿化特征
2.5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2.5.1 矿区地质
2.5.2 矿体地质
2.5.3 矿化特征
第三章 测试分析方法
3.1 岩浆岩锆石分选与制靶
3.2 锆石U-PB年代学
3.3 锆石LU-HF同位素
3.4 硫、铅同位素
3.5 硫化物单矿物RB-SR同位素等时线
3.6 萤石单矿物SM-ND同位素等时线
3.7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群体成分、H-O同位素测试
第四章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1 成岩成矿时代
4.1.1 成岩时代
4.1.2 成矿时代
4.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石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
4.3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4.3.1 岩相学
4.3.2 物理化学条件
4.3.3 流体成分
4.3.4 H-O同位素
4.4 成矿物质来源
4.4.1 硫同位素
4.4.2 铅同位素
4.5 矿床成因分析
第五章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5.1 成岩成矿时代
5.1.1 成岩时代
5.1.2 成矿时代
5.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
5.2.1 岩石学
5.2.2 岩石地球化学
5.3 成矿流体性质
5.3.1 岩相学
5.3.2 物理化学条件
5.3.3 流体成分
5.3.4 H-O同位素
5.4 成矿物质来源
5.4.1 硫同位素
5.4.2 铅同位素
5.5 矿床成因分析
第六章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6.1 成岩成矿时代
6.1.1 成岩时代
6.1.2 成矿时代
6.2 成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6.3 成矿流体性质
6.3.1 岩相学
6.3.2 物理化学条件
6.3.3 流体成分
6.3.4 H-O同位素
6.4 成矿物质来源
6.4.1 硫同位素
6.4.2 铅同位素
6.5 矿床成因分析
第七章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7.1 成岩成矿时代
7.1.1 成岩时代
7.1.2 成矿时代
7.2 岩浆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7.2.1 岩石学
7.2.2 岩石地球化学
7.3 成矿流体性质
7.3.1 岩相学
7.3.2 物理化学条件
7.3.3 流体成分
7.3.4 H-O同位素
7.4 成矿物质来源
7.4.1 硫同位素
7.4.2 铅同位素
7.5 矿床成因分析
第八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
8.1 成矿系统划分
8.1.1 成矿系统划分依据
8.1.2 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划分
8.2 成矿要素
8.2.1 物质来源
8.2.2 流体性质
8.2.3 能量与动力
8.2.4 时间与空间
8.2.5 成矿控制因素
8.3 成矿作用过程
8.4 成矿产物
8.5 成矿后的变化
8.6 成矿模式
8.7 找矿方向
8.7.1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铅-锌-钴多金属矿
8.7.2 燕山期斑岩型铜钨等多金属矿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3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80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