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8:18

  本文关键词: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贵州经济落后,可以依靠的优势资源稀缺,但煤炭储量丰富,位居全国第五。贵州如何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实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优势原材料产业,支撑煤炭相关产业,变单纯的资源输出为高附加值产品输出,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我省以煤炭为基础的工业产业集群大省地位,带动我省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是本文要达到的目的。 本文概括总结了贵州煤炭采掘业、洗选及加工业、煤炭深加工产业、煤炭关联产业以及煤炭消费结构等产业现状,对其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战略打下基础。用PEST方法分析了宏观战略环境,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行业竞争环境,对循环经济理论和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用SWOT方法进行了战略综合环境分析,得出了实施战略的优势和劣势。确立了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而且将循环经济理论与煤炭产业相结合,对在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路径和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索,根据贵州煤炭资源分布及其工业用途,制定了贵州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将战略实施落到具体项目上;从社会、经济、环保角度对战略的实施价值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战略的保障措施。 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探索研究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基本发展模式,在产业循环经济研究方面,既有理论上的突破,又有实践应用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 煤炭产业 发展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21;F20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9
  • 1. 贵州煤炭产业现状分析9-19
  • 1.1 煤炭概述9
  • 1.2 贵州煤炭产业现状9-16
  • 1.2.1 煤炭采掘业10-12
  • 1.2.2 煤炭洗选及加工业12
  • 1.2.3 煤炭深加工产业12-14
  • 1.2.4 煤炭关联产业14-15
  • 1.2.5 煤炭消费结构分析15-16
  • 1.3 贵州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16-17
  • 1.4 贵州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适应性分析17-19
  • 2. 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分析19-35
  • 2.1 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19-23
  • 2.1.1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大趋势19-20
  • 2.1.1.1 循环经济发展历史19
  • 2.1.1.2 循环经济“3R”原则19-20
  • 2.1.1.3 循环经济产业化模式20
  • 2.1.2 宏观环境对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的机遇与威胁20-23
  • 2.2 煤炭行业与竟争环境23-30
  • 2.2.1 煤炭行业整体竟争态势23-25
  • 2.2.2 煤炭产业内部竟争态势25-26
  • 2.2.3 煤炭综合利用技术26-30
  • 2.3 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身条件30-32
  • 2.3.1 贵州煤炭资源状况分析30-32
  • 2.3.2 区位及交通32
  • 2.4 贵州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32-33
  • 2.5 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环境综合分析33-35
  • 3. 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35-51
  • 3.1 战略思路35
  • 3.2 战略目标35-36
  • 3.3 煤炭循环经济的实施路径36-40
  • 3.3.1 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36
  • 3.3.2 大力发展洁净煤产业36-37
  • 3.3.3 开发利用煤炭开采伴生矿物与废弃物37
  • 3.3.4 延伸煤炭产品链37-39
  • 3.3.5 构建煤炭产业网39-40
  • 3.4 战略重点40
  • 3.5 战略产业化布局40-46
  • 3.5.1 矿区循环经济布局41
  • 3.5.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布局41-42
  • 3.5.3 煤电一体化布局42-43
  • 3.5.4 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布局43-46
  • 3.5.4.1 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基本模式43-45
  • 3.5.4.2 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布局45-46
  • 3.5.5 煤炭关联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布局46
  • 3.6 煤炭循环经济战略实施步骤46-47
  • 3.7 效益分析47-51
  • 3.7.1 社会效益47-48
  • 3.7.2 经济效益48-49
  • 3.7.3 环境效益49-51
  • 4. 贵州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51-56
  • 4.1 组织措施51
  • 4.2 政策措施51-52
  • 4.3 经济措施52-54
  • 4.3.1 财税措施52-53
  • 4.3.2 金融措施53-54
  • 4.4 建立利益平衡机制54
  • 4.5 技术政策措施54-55
  • 4.6 企业体制措施55
  • 4.7 交通保障措施55
  • 4.8 培育生态文化55-56
  • 5 结论与建议56-58
  • 致谢58
  • 附录58-59
  • 主要参考文献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准锡;;培育煤炭产业战略型控股公司的构想[J];经营与管理;2006年06期

2 孟祥华;;煤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和根本动力机制[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刘红;;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5期

4 赵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述论[J];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科学设定“十二五”煤炭目标[J];辽宁化工;2010年10期

6 郝戊;梁孟;;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年05期

7 辽宁工业转型研究课题组;辽宁煤炭产业转型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4期

8 赵大忠;织金煤炭产业展翅腾飞[J];当代贵州;2005年11期

9 周丛笑,张宏;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10 贺军;;粗放经济的代价[J];党政干部文摘;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文思;邹有连;;都江堰的启示与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初探[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2 刘勇;李丽英;包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战略规划[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第17章 煤炭产业政策发展综述[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4 付祥;;煤炭产业内竞争的经济学分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5 王守祯;;深化改革调整 深化安全整治全面提高全省煤炭产业水平——在全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显政;;序[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7 强真;王素萍;侯华丽;;循环经济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策;任一鑫;李军三;冯玉玺;;循环经济研究基本体系探讨[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9 唐晓兰;;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丽霞;;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构建[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新龙;化蛹成蝶[N];山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周娟娟;豫苏皖冀煤炭产业凸现三大问题[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刘明;海力实业集团:从单一煤炭产业到多业并举[N];中国企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火灿;煤炭产业: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N];经济日报;2011年

5 张永;科学发展创建百亿川煤集团[N];四川日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吴长军;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完善对策[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杨_g;责职所在 不可丝毫懈怠 重任在肩 更当百倍努力[N];山西日报;2010年

8 采访记者 范林鹏 薛锁明 王建科 李爱珍 周江 范非 李兆民;势在必然的历史性选择[N];山西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裴睿 缪琴;以后的江煤矿既可实训又可旅游[N];成都日报;2010年

10 张雄德 侯琊 周文亮 谢万周;关于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N];延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环玉;基于循环经济的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郝传波;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理论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牛苗苗;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潘克西;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陈彬;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勇;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王峰;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3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丹;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飞;山西省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郭蕾;陕西省煤炭产业运输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牛明明;吕梁市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峥;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军伟;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84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