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COMSOL的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

发布时间:2017-05-23 07:26

  本文关键词:基于COMSOL的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豫西“三软”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决定了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是该地区最经济、最有效的区域性防突措施之一,研究并掌握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瓦斯的分布和运移规律,是近距离下保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保障。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本的CFD模型未能很好地解决瓦斯运移与煤层卸压膨胀间的耦合关系。为构建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从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的覆岩变形与瓦斯流动特征出发,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保护层工作面上覆岩层和被保护层应力分布、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平面应变压缩实验得出了二1煤应力作用下煤体渗透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瓦斯卸压流动理论,构建了基于COMSOL的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耦合模型;通过孔隙度、孔隙压力传递煤层变形与瓦斯运移之间耦合作用,将Navier-Stokes和Brinkman流动形式与瓦斯扩散的菲克定律有机联系在一起;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求解得到整个流场瓦斯分布与运移规律,并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利用该模型对豫西矿区不同覆岩条件下保护层开采效果进行预测,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将模型扩展应用到瓦斯专排巷的位置选择、工作面通风方式优劣的对比判断中。
【关键词】:近距离下保护层 瓦斯运移 流固耦合 COMSOL Multiphysic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D71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我国瓦斯赋存的特殊性10
  • 1.1.2 矿井瓦斯事故多发性10-11
  • 1.1.3 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的重要性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保护层开采现状11-12
  • 1.2.2 本煤层瓦斯渗流-扩散理论研究12
  • 1.2.3 煤岩瓦斯多物理场耦合理论12-13
  • 1.2.4 覆岩采动卸压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研究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6
  • 1.3.1 工程背景13-14
  • 1.3.2 主要研究内容14
  • 1.3.3 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路线14-16
  • 2 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基础16-42
  • 2.1 保护层开采一般特征16-18
  • 2.1.1 覆岩垮落形态与裂隙发育过程16-17
  • 2.1.2 保护层开采防突机理17-18
  • 2.1.3 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矿井瓦斯来源18
  • 2.2 下保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数值分析18-32
  • 2.2.1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18-20
  • 2.2.2 本构模型选择20
  • 2.2.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20-29
  • 2.2.4 相对层间距对保护效果的影响29-32
  • 2.3 下保护层开采固气耦合规律分析32-36
  • 2.4 煤(岩)体应力作用下渗透率特征分析36-39
  • 2.4.1 煤(岩)破坏前渗透率的基本特征36
  • 2.4.2 二1煤应变-渗透率拟合方程36-38
  • 2.4.3 围岩渗透率特征分析38-39
  • 2.5 本章小结39-42
  • 3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瓦斯流动模型42-58
  • 3.1 COMSOL Multiphysics 简介42
  • 3.2 流固耦合问题的复杂性42-43
  • 3.2.1 岩体边界的时间变性42
  • 3.2.2 非线性、非稳态求解问题42-43
  • 3.2.3 耦合关系的复杂性43
  • 3.3 卸压瓦斯流动规律43-48
  • 3.3.1 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流动规律43-44
  • 3.3.2 瓦斯运移与裂隙带发育的时空关系44-45
  • 3.3.3 卸压瓦斯流的动力学模型45-46
  • 3.3.4 瓦斯流动的基本方程46-48
  • 3.4 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构建48-55
  • 3.4.1 煤体应力-透气系数和瓦斯压力分布规律49-50
  • 3.4.2 流固耦合模型的实现50-51
  • 3.4.3 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及控制方程51-55
  • 3.5 本章小结55-58
  • 4 瓦斯流动模型的COMSOL解算及扩展应用58-70
  • 4.1 应用模式与模块选择58
  • 4.2 模型网格划分和求解域设定58-61
  • 4.2.1 模型网格划分58-59
  • 4.2.2 边界与求解域设定59-61
  • 4.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61-63
  • 4.4 模型扩展应用63-68
  • 4.4.1 模型的可扩展性63-64
  • 4.4.2 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64-66
  • 4.4.3 工作面高抽巷道位置优化选择应用[59]66-68
  • 4.5 本章小结68-70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70-72
  • 5.1 主要结论70-71
  • 5.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历76-78
  • 学位论文数据集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安;采区上覆岩层下沉机理与规律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吴世跃;煤层瓦斯扩散与渗流规律的初步探讨[J];山西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谭学术,鲜学福,张广洋,桂云贵,许江;煤的渗透性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赵阳升,胡耀青,杨栋,魏锦平;三维应力下吸附作用对煤岩体气体渗流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5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复杂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弹塑性全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6 郭立稳,俞启香,蒋承林,王凯;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苏仲杰,于广明,杨伦;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8 赵德深;徐涛;刘文生;于庆磊;;水平及缓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离层值的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9 杨天鸿;陈仕阔;朱万成;孟召平;高延法;;矿井岩体破坏突水机制及非线性渗流模型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10 许家林,钱鸣高,金宏伟;岩层移动离层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COMSOL的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流动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87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