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庄矿井塔及皮带机走廊的沉降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6:39
煤炭能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矿井井塔及皮带机走廊是矿井工业场地内的重要塔式工业建筑物。矿井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开采强度和深度都在增加,立井开凿向大深度方向发展,提升容积大量增加,在国内外为适应多绳摩擦轮提升系统而建造的井塔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矿区而言,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地下采水、长期载荷、受力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引起地面沉降,造成井塔基础及地面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这种不均衡沉降的影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是造成地面井口设施与井筒相对位置的变化,甚至损坏井筒装备;二是地面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井口房、绞车房等地面建筑墙体开裂以及井塔偏斜移位,这都会造成提升系统的相对几何关系出现偏差,为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本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建筑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把朱仙庄煤矿作为研究背景。结合朱仙庄煤矿主、副井井塔及皮带机走廊沉降已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以下工作:介绍了引起井塔长期沉降的各种因素以及相应危害,并且建立主、副井井塔底柱设立沉降监测网,包括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设,水准路线的选择,以及对实测资料的预处理。根据井塔长期沉降监测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各种...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2 工况及沉降监测网的布设
2.1 测区概况
2.2 沉降监测网及监测点的布设
2.3 监测方法及时间周期
2.4 本章小结
3 井塔及皮带机走廊沉降监测
3.1 沉降数据的分析
3.1.1 井塔的数据分析
3.1.2 皮带机走廊的数据分析
3.2 倾斜验算
3.3 本章小结
4 井塔沉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4.1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4.1.1 数值计算方法
4.1.2 ANSYS软件的基本介绍
4.2 井塔结构的有限元原理
4.2.1 有限元的计算原理
4.2.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假定
4.3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
4.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基础知识
4.3.2 分析对象介绍
4.3.3 单元类型的选择
4.3.4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定义
4.3.5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5 不均匀沉降对框剪结构影响的数值分析
5.1 工况设置
5.2 工况G1有限元分析
5.2.1 工况G1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2.2 工况G1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3 工况G2有限元分析
5.3.1 工况G2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3.2 工况G2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4 工况G3的有限元分析
5.4.1 工况G3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4.2 工况G3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5 工况G4有限元分析
5.5.1 工况G4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5.2 工况G4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4903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2 工况及沉降监测网的布设
2.1 测区概况
2.2 沉降监测网及监测点的布设
2.3 监测方法及时间周期
2.4 本章小结
3 井塔及皮带机走廊沉降监测
3.1 沉降数据的分析
3.1.1 井塔的数据分析
3.1.2 皮带机走廊的数据分析
3.2 倾斜验算
3.3 本章小结
4 井塔沉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4.1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4.1.1 数值计算方法
4.1.2 ANSYS软件的基本介绍
4.2 井塔结构的有限元原理
4.2.1 有限元的计算原理
4.2.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假定
4.3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
4.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介基础知识
4.3.2 分析对象介绍
4.3.3 单元类型的选择
4.3.4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定义
4.3.5 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
5 不均匀沉降对框剪结构影响的数值分析
5.1 工况设置
5.2 工况G1有限元分析
5.2.1 工况G1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2.2 工况G1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3 工况G2有限元分析
5.3.1 工况G2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3.2 工况G2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4 工况G3的有限元分析
5.4.1 工况G3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4.2 工况G3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5 工况G4有限元分析
5.5.1 工况G4情况下框架位移分析
5.5.2 工况G4情况下框架内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4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874903.html